唐宣宗在任期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收复河湟地区。然而,这一功绩更多的是机遇的馈赠,并非个人能力的体现。大中三年(849年),吐蕃内讧,秦州、原州等地区的吐蕃守将主动归附唐朝财富。唐宣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显赫的政治资本,草草安排接收,将其功绩归于唐宪宗一人,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子承父志”的名声。频繁起义...
提起唐朝盛世,人们大多都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比较了解,其实在唐朝后期,还有一位制造盛世的皇帝,他在位十几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他就是在晚唐皇帝中名声比较好、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画像 李忱为加强皇权的举措 李忱一直都非常喜欢研究《贞观政要》,他即位后试图效仿...
直到登基之后,他才终于一雪前耻,展现出自己的真正才华。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一位为末代大唐延续了60年国祚的明君。01 大唐盛世的辉煌,那可是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提起唐朝,人们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当然,还有那位独一无二、权倾天下的女皇帝武则天。然而,在唐...
唐宣宗是唐朝倒数第五个坐上龙椅的皇帝,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跟唐穆宗李恒还不是一个妈生的兄弟。在那个晚唐乱糟糟的时候,唐宣宗当皇帝那会儿,国家还算比较太平和繁荣。他的统治时期被很多人看作是晚唐时期的一束光,人们把它叫做“大中之治”。更有甚者,还直接把他跟唐太宗相提并论,称他为...
846年3月2日,唐武宗之叔光王李怡继位为皇帝,即唐宣宗。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是唐朝第19代皇帝,在位13年。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由郑宫人所生。唐宣宗在位期间,以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税、注重人才选拔等措施改善了朝政,被称为“明君”。唐宣宗 在宣宗登基之前,他曾被封...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年号大中,在位十三年,对内整顿吏治,打击不法权贵,限制宗室宦官,对外强硬应对外辱,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收复河湟谷地,在晚唐衰落腐朽的大背景下形成难得的安定局面。因此宣宗统治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同时,宣宗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直至唐朝灭亡,百姓...
唐宣宗李忱是一位充满智慧与远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成就为后世所铭记。他的治国理念、政策与成就不仅影响了唐朝的历史发展,也为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李忱的故事告诉我们,治国理政不仅需要智慧与能力,更需要对人民的关怀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学习李忱的精神,关注民生...
唐宣宗在位十三年间,政局长期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有所恢复,国内少有战争,对外收复失地,衰落的唐朝由此重现昔日美好的时光,其统治于是被人们赞誉为"大中之治"。 大中时期的唐朝疆域图(出自@史图馆) 贤君的反面 不过,任何历史人物就有两面性,唐宣宗自然也不例外。他正面是贤明之君,而第一个反面是复仇之君。唐...
唐宣宗 唐宪宗是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难得出现的一位非常有作为的雄主,在中唐具有很高的声望,因此宣宗李忱刚刚登基,就大张旗鼓地搞了好多场“至孝”活动,来纪念宪宗——他的父亲,原本这是新皇帝走马上任必不可少的环节,“君子讲营宫室,宗庙为先”嘛,不曾想,就在这个过程中,宣宗陛下的表现实在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