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首必读唐代边塞诗,大漠狼烟,归雁长啸,悲怆寂寥。 征战边塞,烽火连天,英勇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穿越历史长河,去深切感受血战疆场的将士们的大爱情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岑参〔唐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使至塞上 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陇西行 王维〔唐代〕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
7、高适《燕歌行》,作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王之涣、岑参、王昌龄皆有边塞诗名篇,论边塞诗那怎么少得了高适,诗歌过长,不宜展示。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王夫之:词...
一、王昌龄(698年-756另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由岭南北返...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组诗...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02-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