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的作者杜佑,出身于唐代大家族“京兆杜氏”,通过荫补制度入仕,在唐德宗朝出任宰相,并在淮南节度使任上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他把政治经历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明确的以史咨政思想。杜佑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第一位明确提出以史学为政治决策服务的人,他把“征诸人事,将施有政”作为《通典》的撰述宗...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 A.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史学的通古贯今 C. 儒家的伦理纲常 D. 理学的格物致知 相关知识点: ...
《通典》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全书共二百卷,由唐代杜佑撰写。从唐代宗大历初年开始编撰,历时三十五年,至德宗贞元十七年完成。本书是在《政典》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各种典籍资料编纂而成。杜佑注重治史和经济,将食货典放在卷首,增加了兵典和边防典的内容。书中还利用序、...
材料 杜佑(735--812),唐代政治家、史学家。他历时36年撰写《通典》。《通典》以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演变、得失兴革为撰述中心,兼记与此有关的言论。其记事上地山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其所据文献,主要是《五经》、群史,以及历代士人的文集、撰述、论议。杜佑在《通典》中,从内容编次上规定了共逻辑体系,...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说:“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屈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闻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反映出魏晋南朝时期 A. 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 B. 。 尚书省的权力地位低下 C. 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 D.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
99.唐代杜佑在 《通典》中说:“夫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至大力一也。 ”王夫之也认为: “夫贡举者,一事而两道兼焉。选天下之才,任天下之事;别君子于小人,天下相劝于善。 ”两者的共识是 A. 选官教化,儒学渗透 B. 制礼作乐,端...
(2分) 唐代杜佑在《通典·自序》提出:“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治国应将教化及
1.(2分)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说:“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反映出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自兵兴以后,经费不充,于是征敛多名,且无恒数……其丁狡猾者,即多规避,或假名入仕,或托迹为僧……钝劣者即被征输,困竭日甚。建中新令……恒额既立
【题目】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说:“夫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至大方也。”王夫之也认为:“夫贡举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