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的情况复杂多样,难以简单概括,所以这一部分主要从佛教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寺院、僧侣、经典翻译,以及最显著的特点——宗派,来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白马寺建立后,中国寺院的历史就与佛教的发展紧密相连。《大宋僧史略》提到,"寺"这个字,佛教里解释为“嗣”,意味着在里面...
教诞生于古印度,自西汉末传入我国内地后,经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传播,已相继出现洛阳白马寺、扶风法门寺、嵩山少林寺等寺院。到隋唐之际,佛教便进入全盛期,开始中国化,并产生各宗派。隋文帝、炀帝皆崇佛,
唐代佛教,是指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哀帝天祐四年(907 )二百八十九年间李唐一代的佛教而言。 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九年(626),因为太 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
佛教在唐代的发展达到了传入汉地以来高峰,但是佛教在唐代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他是在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不断碰撞、冲突中逐渐壮大、成熟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强大排斥力,终唐一代,反佛的思潮一直存在,反佛言论也不断在朝野涌现。从皇帝大臣、一般地主士人到底层文人、道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反佛...
整个唐代,除著名的武宗灭佛外,其他帝王对佛教均是大力支持,佛教所处的环境整体较好。唐太宗重视佛教发展,还为当时名僧玄吳法师组织大规模的译场,弘扬佛法,并广建寺庙。高宗麟德三年规定天下诸州各设一观一寺,以祈愿国家太平,宣扬皇帝威徳。武则天为篡夺李唐政权,附会佛典《大云经》女主临朝的证据,于载初...
佛教何以盛行大唐?1、外因:统治者的支持 唐代佛教的兴盛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由国家出资建立佛寺,僧侣等免税,佛寺还可分得田地。李氏立国数百载,所产生的二十多名皇帝中除了唐武帝明确反对佛教,做出了大规模灭佛的举动之外,其他统治者在对待佛教的问题上都是灵活变通的,更多的是顺势而为。民间对佛教的支持...
前言佛教在唐代的地位一直是呈现着一个起起伏伏的态势。李氏王朝奉道德天尊老子为祖先,将道教奉为国教。在唐武时期,武则天信奉佛教,此时佛教也再次步入了民众的视线,不少人跟随领导人,信奉起了佛教。不过虽然如此,但是佛教也老老实实地,并没有聚众作乱,也十分恪守戒律,可是却被唐武宗下令剿灭,这究竟是因为...
一、唐代前半期的佛教(618—762) ·唐代是第一个特别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的朝代,安史之乱之前唐代佛教政策的总特点就是权宜的护持外加越来越严峻的约束。 ·高祖、太宗、高宗朝对佛教的基本政策以抑制和排斥为主。由于隋末农民起义中道士所造图谶和利用本土宗教与皇室关联对皇权合法性的捍卫,他们的政策倾向总是将道...
🌸在唐代,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忠孝伦理观被融入佛典教义,善恶报应与阴阳轮回的观念逐渐形成。🎤讲经布道的方式也变得大众化,佛教僧侣们采用讲、唱结合的俗讲手段,配以舞蹈、魔术、杂技等,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贴近大众。🏯本土化佛教宗派如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