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汉语词汇,原意指可怜贵族子弟,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名字由来 哀王孙,原意指可怜贵族子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王孙,指王公贵族的...
此诗先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仓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极将治。作者在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全诗写景抒情,真切生动,荡人胸怀,叙事利索,语气亲切,词色古泽,气魄宏大。 《哀王孙》 杜甫...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1] ,夜飞延秋门上呼 [2] 。 又向人家啄大屋[3] ,屋底达官走避胡 [4]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5] 。 腰下宝玦青珊瑚[6] ,可怜王孙泣路隅 [7] 。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8] 。 已经百日窜荆棘[9] ,身上无有完肌肤 [10] 。 高帝子孙尽隆准...
哀王孙杜甫赏析【《哀王孙》杜甫唐诗赏析】 《哀王孙》杜甫 唐诗赏析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哀王孙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
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哀王孙杜甫作者介绍( 4606)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杜甫《哀王孙》赏析 原文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哀王孙》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
《哀王孙》翻译: 长安城头,伫⽴着⼀只⽩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向⼤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逃离了家。 ⽞宗出奔,折断⾦鞭⼜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