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丸是以白术、扁豆、茯苓、枳实、陈皮、神曲、麦芽、山楂等为主料制作的药膳。方药组成 白术(陈土炒)120g,扁豆(炒)90g, 茯苓45g,枳实(面炒)60g,陈皮90g,神曲(炒黑)、 麦芽(炒)、山楂(炒)、香附(姜汁炒)各60g,砂仁 45g,半夏(姜汁炒)30g,丹参(酒蒸)60g,五谷虫 (酒拌,炒焦黄色)90g...
商品名称:香砂和中丸 成分: 陈皮、厚朴(姜炙)、苍术(土炒)、青皮(醋炙)、山楂(焦)、白术(土炒)、清半夏、广藿香、砂仁等13味。 性状: 丸剂(水丸) 适应症: 健脾燥湿,和中消食。用于脾胃不和,不思饮食,胸满腹胀,恶心呕吐,噫气吞酸。 规格: 每500丸重30克 用法用量: 每500丸重30克用法如下:口服,一次...
药方名称和中丸 处方白术72克厚朴60克陈皮48克半夏(泡)30克槟榔15克枳实15克甘草12克木香6克 制法上药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治下痢,泄泻,气滞湿阻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空腹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医学心悟》卷三:和中丸 ...
家传和中丸 【处方】人参2钱,炙甘草2钱,当归2钱,川芎2钱,车前子2钱,猪苓2钱,泽泻2钱,神曲2钱,麦芽(俱炒)2钱,诃子肉(面裹煨)2钱,石莲肉2钱,白术3钱,白茯苓3钱,陈皮3钱,白芍3钱,黄连(炒)3钱,木香2钱,干姜(炒)2钱,肉豆蔻(面裹煨)2钱。
和中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六八。具有治脾气,益肾水,消肠胃中积滞,调三焦气,开胸膈痞满,润大便,清小便,进美饮食之功效。主治心腹闷痛,筋脉拘急,肢体闷倦。组成 木香、沉香、白豆蔻、砂仁、槟榔、枳实(去瓤)、蓬术(去皮)、当归(酒浸)、木通(去皮)、黄芩(去腐)、黄连、郁李仁(去皮)...
和中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御药院方》卷三。具有和中顺气,升降阴阳,消痰止呕,长肌退困,美进饮食之功效。主治脾胃怯弱,阴阳不和,三焦气涩,心腹痞闷,呕逆痰甚,头目不清,困倦少力,饮食减少,肌体瘦瘁,肢节烦疼。组成 藿香叶、人参、陈皮各一两,丁香、木香各半两,白术、白茯苓(去皮)、半夏(汤...
和中丸--《玉案》卷三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4两,橘红(姜汁拌,晒)4两,黄芩4两(酒炒),半夏(姜矾制)3两,香附3两(醋炒)。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湿痰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
和中丸--《普济方》卷一六八 【处方】木香1两,沉香1两,白豆蔻1两,砂仁1两,槟榔1两,枳实(去瓤)1两,蓬术(去皮)1两,当归(酒浸)1两,木通(去皮)1两,黄芩(去腐)1两,黄连1两,大黄4两,郁李仁(去皮)1两,猪牙皂角半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和中丸功效和作用 语音内容: 和中丸属于调理脾胃的常用中成药,它可以起到益气健脾,补胃进食,理气消痰的功效,适用于中医辨证属于脾虚胃弱者。 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实际进食量减少,胃或心下部位满闷堵塞、干呕吞酸,或腹部肿满等。以上方药必须在中医医师的四诊合参以及辨证论治下使用,自己不得直接使用。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