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味薄的食物或药物则因其性质较为轻清,容易向上发散,所以通常具有疏通的作用,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要点:这里的“气”指的是食物或药物的气味,也就是其特有的性质或能量。薄气通常指气味较为清淡、温和的食物或药物,而厚气则指气味较为浓郁、强烈的食物或药物。 解释:气薄的食物或药物...
在中医的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气味的厚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对这个内容的理解很重要,因为这是指导我们认识药物、运用药物的非常重要的原则。 唐王冰之后医家,明代马莳将“味厚...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①说明了药食气味厚薄分阴阳及其与功能的关系;②气为阳,性升散而趋上趋表,故气薄者可发散解表,气厚才可助阳生热。③味为阴,性沉降而趋下窍,故味厚者可泄下,味薄者可通利。 暂无解析反馈 收藏 ...
《经》曰:“味为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厚味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然,味厚则泄,味薄则通;气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泄。医家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性多辛热者属阳,作用升浮;性多寒凉者属阴,作用沉降。”医家张元素说,药物补泻,必须结合脏器...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释义:味属于阴,所以趋向下窍,气属于阳,所以趋向上窍。味厚的属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泄下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气薄的能向外发泄,气...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此与上文“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有重文之嫌,但又有所侧重。“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侧重于药物饮食所...
此句出自《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原文: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译:味属于阴,所以趋向下窍,气属于阳,所以趋向...
“味厚则泄”,味厚就有泻的功能,比如说大黄,苦寒的,就有下泻的作用。 “薄则通”,味薄的,比如说猪苓、茯苓,这些味薄的,就有通,像通便,这样通的作用。利小便,它跟下泻作用不一样。 “气薄则发泄”,寒热温凉,气薄,那么就有发泄的作用,向外发散,比如说麻黄,有发散的作用,气薄,但是“厚则发热”,气厚...
5.13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43504:34 5.12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16701:36 5.11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6801:47 5.10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26612:18 5.9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