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周公杀兄”这事儿。你以为周公是个好人,结果你误会了。当时周武王死后,周公承担了辅佐成王的重任,保家卫国,心思全在国家大事上,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可就在这时,有人传出风声,说周武王的另一位儿子——周公的亲弟弟——有意谋权篡位,想要推翻周公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周公其实有很多选择。他完全...
这个安排,引起了管叔及多个兄弟的不满。因为武王是老二,管叔是老三,周公是老四。无论按照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都轮不上周公。即使是兄终弟及,管叔也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周公虽然是摄政,以他的能力和权力,完全可以废掉成王,取而代之。于是管叔带头,多位兄弟大造舆论,称周公将要害死成王。流言之下,就...
摘要:“周公杀兄”问题围绕“君臣大义与兄弟私恩的矛盾”引发热议,历代学者及此有以下几种观念:全君臣大义;负兄弟私恩;调和君臣大义与兄弟私恩;两者皆不涉而言他。明代京山学者郝敬继此而起,在注解《孟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章”时,巧妙回避了此观念之冲 突,认为“周公无杀兄之事”,此论发前人所...
"周公杀兄"问题围绕"君臣大义与兄弟私恩的矛盾"引发热议,历代学者及此有以下几种观念:全君臣大义;负兄弟私恩;调和君臣大义与兄弟私恩;两者皆不涉而言他.明代京山学者郝敬继此而起,在注解《孟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章"时,巧妙回避了此观念之冲突,认为"周公无杀兄之事",此论发前人所未发.郝敬此辨意在塑造...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26)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適(27),周公杀兄(28),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29),墨者兼爱(30),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31),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32)于道。吾日(33)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34)财,君子殉...
94“周公无杀兄”辨——兼论郝敬的经世思想周佩佩(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摘要:“周公杀兄”问题围绕“君臣大义与兄弟私恩的矛盾”引发热议,历代学者及此有以下几种观念:全君臣大义;负兄弟私恩;调和君臣大义与兄弟私恩;两者皆不涉而言他。明代京山学者郝敬继此而起,在注解《孟子》“王曰吾甚惭于...
在先秦至西汉中期的历史记载中,周公是管叔之弟。但到西汉后期至东汉年间,当时的一些史书和作品中,大量出现“周公杀兄”“周公诛弟”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文化艺术走向衰落 B . 宗法观念逐步淡化 C .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 社会秩序趋于混乱 【...
在先秦至西汉中期的历史记载中,周公是管叔之弟。但到西汉后期至东汉年间,当时的一些史书和作品中,大量出现“周公杀兄”“周公诛弟”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出()A.文化艺术走向衰落B.宗法...
1 记述 出处 “(杀兄)弟于前殿,因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 已,如柞中心。” (唐)《唐太宗人冥记》(小说) “(太宗)乃谓玄龄日: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鸠叔牙而鲁国宁。联之所为,义同此类” (唐。吴兢)《贞观政要》 “太宗功业日盛,高祖私许立为太建成、元吉,实为二凶。运属文皇(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