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
其次,周公东征推动了民族融合。在东征过程中,周朝军队征服了东方诸方国,这些方国的人民与周朝人民相互交流、融合。周公在分封宗室功臣时,也将一些殷商遗民分封给诸侯,让他们与周朝人民共同生活。这种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周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外,周公东征改变了周朝的管理模式。在东征之前,周朝对...
周公东征的军队在周成王元年年底踏冰渡过黄河,顺利地抵达孟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周公采取了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他首先平定了武庚之乱,击溃了武庚的部队,并杀死了武庚。接着,他攻占了管叔的领地,杀死了管叔;又进军蔡叔领地,将蔡叔生擒;最后,霍叔投降。至此,东征第一阶段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四...
经过三年艰苦的斗争,周公最终征服了今天的山东全境,以及河北北至辽东半岛。许多东夷人、夏商的后人以及前代遗留下来的一些氏族部落也被周人所征服,成为被统治的阶级。这次周公的东征是武王克商行动的延续,规模宏大,历时长久,地域广阔,部落众多,是一场激烈的战争。即便是一向崇拜文武,将周公视为“仁义之师”的...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qiú)。周公东征,四国是遒(qiú)。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这首诗的大意是: 椭圆斧头砍坏了,方形斧也缺残。英武周公率东征,匡正四方平叛乱。可怜我们余生人,也是命大天有眼! 椭圆斧头砍坏了,齐刃凿子也残缺。英武周公率东征,教化四国序井然。可怜我们余生人,苍天佑护多有幸!
近日,记者在西凤酒文化馆参观时,看到一座矗立在文化馆门口的青铜雕塑周公东征方鼎,给人威武、肃穆、神秘的观感。这种威武之气,源自西周青铜重器周公东征方鼎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记录的周人故事。周公东征方鼎雕塑 张琼摄西凤酒文化馆讲解员王佳敏介绍:“周公东征方鼎出土于宝鸡戴家湾,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
周公东征的胜利,不仅平定了三监之乱,也极大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基础。经过三年的征战,周公成功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增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使得周成王得以顺利登基,继承王位。东征的成功,使周公在周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被尊为“周公”,更被后世尊崇为“贤相”。周公在平定叛乱后,积极进行政治...
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
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开启西周盛世的壮丽史诗 周公东征是西周初年的一次关键军事行动,对于周王朝的稳固和扩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段落进行改写和校对的结果:周公东征,作为西周早期一场具有深远政治影响的军事行动,标志着周公旦在周武王去世后,辅助年幼的周成王稳定政权,并亲自领军平定了东方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