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上的不顺心,周作人的家庭生活也不容乐观。他与妻子羽太信子的关系非常紧张,周作人将自己被骂“汉奸”的原因,几乎都推到了信子身上,认为都是因为娶了这个日本女人,才让自己被世人误解。信子脾气暴躁,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每次都直戳周作人的痛楚,语气中充满了怨恨。周作人只能默默承受,他的眼中满...
很多时候,周作人在一边研究功课时,羽太信子就在一边安安静静地忙自己的事情,这让周作人感到安心。他们的相处模式有点像与周作人的初恋少女,也许这也是周作人最后动心的原因吧。后来周作人不顾家里人的不情愿,坚决要娶羽太信子为妻。他本以为这会是一段举案齐眉、红袖添香的婚姻。羽太信子却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人的文学》是周作人创作的文学作品,1918年12月刊登于《新青年》。作者简介 周作人 (1885.1.16~1967.5.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
毛泽东和周作人相识 毛泽东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历不算高,充其量相当于现在的中专,所以,当青年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时,那种心情可想而知。诚然,他对这里的学生是羡慕的,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毛泽东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即便他是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1918年8月,毛泽东来到了北京,不久就职于北大图书馆,...
日本留学,对周作人与周树人二兄弟,皆为珍贵之人生历程。于斯地,他们接触前沿思想,结交志同道合之友,斐然挥洒青春。然而,周作人于日本留学时,更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翻译传译众多外国名著及文献,功业卓著。离开日本,周作人返祖国,乃经年不忘初心,荣登北京大学之讲台。此时,他不仅堂堂大学教授,亦...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他前期积极参加革命,用笔杆和敌人做斗争,后期他却和哥哥决裂,做起了汉奸。周家家道中落,鲁迅作为长子面对外界的嘲笑和冷眼,更加坚定要保护家人的决心。鲁迅十分疼爱自己的弟弟,即便是兄弟决裂后,周作人写文章批判他,他也没有还击。那么,周作人和鲁迅是因为什么决裂的?他后来和鲁迅后人又有...
此后,兄弟俩的后半生老死不相往来,失去了兄长的财力支持,又站错了队伍的周作人,最终沦落到晚年时只能依靠吃臭豆腐和玉米糊续命的地步。周作人的高光时刻 周作人的才气和名望虽不及兄长鲁迅,但他前半生的人生轨迹,几乎和鲁迅相差无几。读过私塾、接受过新式教育,16岁时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但...
日寇占领平津后,继续向南推进,在8月13日发起了上海事变,并于11月占领上海,12月占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他们在北平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邀请了王克敏、汤尔和等汉奸出来主政,这一时期的周作人,还坐在他的苦雨斋里喝茶闲谈,写一些带有淡淡哀伤的小文章。1938年5月,周作人在一篇文章...
1936年10月20日,周作人去见了鲁迅最后一面。随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学生们上课,只是那一个小时,他讲的始终是颜之推的《兄弟》。他们二人从“兄弟怡怡”到“兄弟阋于墙”,没人知道他们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绝交之前,他们一起出国留学、一起共同出版著作;绝交之后,竟老死不相互往来。而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