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
《呐喊》的姐妹篇——《绝望》和《忧虑》 《呐喊》《绝望》和《忧虑》都取景于奥斯陆峡湾,且都描绘了1892年1月22日蒙克与友人散步时的心境,可见当时蒙克看到峡湾的落日之景后产生的心理震撼是非常激烈的。 《绝望》于1892年先于《呐喊》创作,共两幅作品。 △两幅《...
《尖叫》 或译作《呐喊》,《呐喊》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创作于1893年,为蛋清木板画;绘于1893年的第二个版本为彩蜡木板画;以蛋彩和油彩绘于木板上的第三个版本,为彩粉木板画,创作于1895年;第四个版本为蛋清木板油画。 ...
从构图上看,《呐喊》展现了一种别具匠心的设计。画中人物置身于一座桥上,其扭曲的身姿与惊恐的表情与周围的静谧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物内心的纷扰与不安。这种构图上的巧思,不少人解读为蒙克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它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未知与不可控的恐惧时所感到的无力与绝望。而画中的天空被染上了...
初见《呐喊》便被一种诡异的气氛影响到,像是充满了恐惧。 这幅作品,是蒙克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灵感来自于“快落山的太阳以血的颜色染红半边天”。当时他又累又病,仿佛听到一声刺耳的尖叫,便创作了这幅流传至今的名画。 艺术家大都是悲秋的,他讴歌“生命、爱情及死亡“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这些主题,...
挪威艺术巨匠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不仅是一幅油画,更是一场心灵之旅。百年后,我们仍然在他的呐喊中找到共鸣,面对压力与恐惧,相信阳光始终在不远处,为我们指引出路。《挪威艺术巨匠爱德华·蒙克的《呐喊》:百年前的呐喊,今日的共鸣》一文对爱德华·蒙克及其代表作《呐喊》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充分展现了艺术...
4. 1910年 蛋清木板油画 《呐喊》第1,2,3,4版 其中第1&4 版藏于奥斯陆蒙克博物馆、第2版藏...
作品:《呐喊》布面油画,丙烯 300×190cm🌟 这幅高3米、宽1.9米的大幅油画,凝聚了画家对油画语言的全面掌握,包括色彩、表现、构图和造型等。画面中心是一个扭动身体的人像,双手挥舞,与画面外的观众对视,展现出强烈的张力和紧张感。深蓝色的背景让人感到忧郁,而整棵树与鲜血般的流动,象征着生命与希望。青绿色的...
🖼️《呐喊》这幅蛋清木板画,是爱德华·蒙克的杰作,创作于1893年。它以独特的色彩和线条,展现了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红色的天空、🌊蓝色的海、🌳棕色的地和绿色的树,这些夸张而失真的色彩,以及扭曲的线条和不对称的人物比例,都反映出画家内心的恐惧和紧张。特别是那灯泡般的脑袋,双手捂耳,嘴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