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177—230)字季重,定陶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四友之一,在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称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 193年,曹操为发展力量,在鄄城招贤纳士,吴质应召而至。因其才学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赏识 ,成为曹丕的挚友,曹植的文友。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吴质出任朝歌(今河南 淇县)长。吴质,又...
吴质出生于山东寒门家庭,没有靠山,无人引荐,全凭“才学通博”进入曹家圈子,长袖善舞巧妙周旋于曹氏兄弟之间,最后果断出手,倾力买下曹丕这只潜力股,力助曹丕上位,得以平步青云。回顾单打独斗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吴质充满自豪感,为成功跻身上流社会而欣慰。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毫不留情给了他沉重一击。吴质...
故吴质“怙威肆行”之丑谥,也是其构罪郭太后的反映。吴质构罪明帝、文昭皇后、文德皇后;被打入另册不得翻身,理所当然。但文昭皇后早殁(220),文德皇后在质死(230)不久亦薨(235),连明帝也壮年而逝(239)。而吴质的平反,却在曹髦秉政期的正元年间(254-256),可知其中必然另有隐秘。这便是吴质构...
在这起事件中,吴质之所以敢于如此狂妄,与曹真直面冲突,甚至挥剑相对,主要是因为曹丕对他的宠溺。他清楚,即便自己冒犯了曹真,曹丕也不会对他有所惩罚。那么,曹丕为何对吴质这么宽容?这或许是因为吴质的才能,或者是他们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利益纽带?又或者,这不过是为了在朝中势力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策略。吴质,...
拼音 wú zhì 怎么读 【吴质】是什么意思 人名。( ~公元230) 字季重,三国魏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 人。才学通博,为五官将,文帝时官至震威将军,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与曹丕交谊独厚,时有书札往还。【吴质】 图片鉴赏 文章发到手机: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复制网址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一键分享...
在曹丕争储立嫡中,吴质功不可没,首功是建议曹丕用仁孝打动曹操,其次是建议曹丕做事稳重,折节下士,因而赢得了曹操好感,经过审慎考察和左右衡量,曹操终于在长子曹昂战死二十年后,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魏世子。然而,曹丕的世子地位并不稳固,因为只要不继位,或者曹操在世,世子名号很有可能忽然变更...
吴质 [ wú z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ú zhì ] 即月中之神吴刚。 三国魏人,以文名重于时。文帝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司马师为什么杀夏侯玄 吴刚为什么叫吴质 吴质与曹丕 丁夫人为啥喜欢曹昂 吴志三国 ...
吴质,字季重,兖州济阴人。214年,兵强马壮的曹操招贤纳士,吴质得知后,脚步匆匆地前来投奔。吴质凭其才学,不仅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同时也得到了曹丕、曹植的赏识,后来在曹丕、曹植的争储之斗中,吴质站在了曹丕一边。吴质在朝歌担任县令时,曹丕为了和他商量事情,同时为避免曹操认为他因争储拉帮结派,曹丕...
吴质 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三国魏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振威将军,督河北诸军事。 吴质出身“单家”,又不能取“与乡里相浮沉”的态度,所以不能跻身汉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领域大显头脚;纵然后来曹丕征吴质到洛阳,亦“不为乡里...
吴质,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为您讲述吴质的故事:吴质初为魏国的谋士,因其聪明才智而备受曹操赏识。后来,他因种种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任职。尽管遭遇困境,但吴质依然保持忠诚,对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深受百姓爱戴。1. 吴质的早期生涯:吴质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