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十四岁时改名祖襄,笔名吴组缃、芜帝、木公等。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80年代浩然与吴祖缃先生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来自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
吴组缃第一次讲授《红楼梦》的讲义,写于1955年秋季,1956年春夏修改,论文最后注明了修改时间,“一九五六年六月十六日补毕”。1956年11月,在《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五六年第四期发表。也就是说,吴组缃的讲义和论文的写作,与何其芳的“打擂台”没有关系。《史诗红楼梦》,何其芳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版。吴组缃与何...
鲁迅说《红楼梦》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我以为与吴组缃说的“神秘主义迷雾”相关联。“迷雾”和“悲凉之雾”是一回事,指的就是那些神话、“幻境”与“判词”,隐喻与暗示。“华林”则指贵族生活的实体社会。“石头记”是小说主干,“红楼梦”是唱曲点染,辨析这两个书名,其实已经点出了这部书的风格与写...
吴组缃在《红楼梦研究》讲义中将作家的思想与作品的倾向作了明晰的阐释:“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就是作者对他所处理的生活现实所持的看法和态度的表露。作者对于生活现实的看法,就表现为作品的思想性;作者对于生活现实的态度,就表现为作品的倾向性。”...
吴组缃(1908-1994),男,汉族,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小说家,散文集,古典文学研究家。代表作《一千八百担》、《鸭嘴涝》 、《天下太平》、《樊家铺》。 图片· ···(全部 0 张·上传照片) 最近的5部作品 ··· 收藏人数最多...
吴组缃文选的创作者· ··· 吴组缃作者 作者简介· ··· 吴组缃(1908.4.5-1994.1.11 ),安徽泾县茂林人。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他曾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在清华大学时期,是吴组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他的小说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
首先,吴组缃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写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控诉封建主义罪恶制度。 在分析宝黛二人的性格时,吴组缃认为,红楼中黛玉进京投亲,孤苦一人,因聪明早慧,很早就感觉到外部环境的封建政治势力的肮脏、污秽和威胁,形成黛玉性格的是她与环境的严重矛盾。她的脾气大,脾气坏,就是与当时环境相矛盾的结果。宝玉与...
《柴》是现代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柴 天气一冷,山上树木落了叶,草也枯萎了。山居人家已忙完庄稼,日子很空闲。这时候他们上山斫柴,挑到村里和镇上出卖,算是一种业余的营生。他们所卖的柴不外三种:茅草,棍柴,大柴。第一种是最简单的,茅草这东西满山满野都有,只要带一把镰刀,像割稻...
本书稿为“吴组缃全集”中的短篇小说卷,收有其短篇代表作《铁闷子》《官官的补品》《天下太平》《一千八百担》《箓竹山房》《黄昏》等篇目。书稿所收作品风格朴素细致、结构严谨,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生动还原了皖南农村的风俗场景。 丛书信息 ··· 吴组缃全集(共7册),这套丛书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