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之战读音为 wú sōng zhī zhàn。意思是:鸦片战争中战斗之一。1842年6月英国舰队进攻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奋起抗击,击伤敌舰多艘。后因两江总督牛鉴溃逃,英军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与所部官兵英勇战死。吴淞炮台失陷,英军占据宝山、上海。拼音...
勇士们展开了肉搏拼杀,坚守炮台到底:“吴淞把总龚增龄迎战,刃数夷,群夷围而禽之,入船胁降,不屈,钉手足于板,掷诸海”;陈化成“拔佩刀接仗,枪亦洞腹”,伤痕累累,战至生命最后一刻。接下来战斗就没有悬念了,清军一溃千里,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四处扩大侵略成果,一部兵力兵不血刃攻占宝山城,准备...
英勇的中国女战士:保卫吴淞的最后一瞥。1932年,上海。这是一张拍摄于那个年代的老照片,记录了一群被日本人俘获的中国女战士。照片中,她们站成一排,总共有二十四人。这些女战士是在保卫吴淞的战斗中不幸被俘的,这张照片成为了她们留在世人眼前最后的影像。面对镜头时,这二十四位中国女战士表情刚毅、从容淡定。有...
【名词解释】吴淞之战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中吴淞抗英战役。鸦片战争中的战斗之一。1842 年(道光二十二年)6 月13日英国军舰三十余艘侵入长江口,迫近吴淤。清两江总督牛鉴派人向英军求和,提督陈化成坚持抗战。16 日拂晓英舰向吴淞炮台进攻。陈化成下令开炮,击伤英舰多艘。
在战斗期间,当时日军的报纸曾刊登了一则消息,在消息上一名参加过吴淞镇争夺战的日军少佐军官说道:“十九路军是中国南方的流氓!他们撵不走、打不散,一开炮就躲,炮一停就从地里冒出来,皇军不厌其烦,在对阵中多有死伤。”血战吴淞,第十九路血勇敢当,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本文由稗史候说收集抗战...
在战斗期间,当时日军的报纸曾刊登了一则消息,在消息上一名参加过吴淞镇争夺战的日军少佐军官说道:“十九路军是中国南方的流氓!他们撵不走、打不散,一开炮就躲,炮一停就从地里冒出来,皇军不厌其烦,在对阵中多有死伤。” 日军的记录 血战吴淞,第十九路血勇敢当,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
在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公元1842年6月16日)清晨,经过乍浦之战后,英军以7艘军舰、5艘轮船,共装载200多门炮和两团兵力不足的陆军,分别进攻东、西土塘和江面的清军船只,同时炮击东、西炮台,掩护步兵在吴淞镇周边实施登陆。当时,英国援军100多艘舰船和万余陆军已抵达中国,准备对长江口进行大规模...
英军以50万元的赎城费为代价,撤离了上海县城。紧接着,他们直逼南京,继续施压清政府。到了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军的强大压力下,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次战争的结果,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损害。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吴淞之战发生的时间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842 反馈 收藏
历史事件> 吴淞之战 鸦片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吴淞位于黄浦江、长江汇流入海处,扼江海咽喉,筑有东西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驻守西炮台,参将崔吉瑞等驻守东炮台。1842年6月16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英军进攻吴淞。两江总督牛鉴企图求和,陈化成力主抗战,并要牛鉴率三千人守宝山以为后援,陈下令开炮,击沉、击伤英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