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印章 吴昌硕于印用工最深,一生治印无数。他兼习浙皖诸家之长,初学浙派,继而涉猎邓石如、吴让之。中年后章法参石鼓文、秦汉玺印、封泥及篆、砖瓦文字等,熔冶钱松之切刀、吴让之冲刀两法,创钝刀出锋法,自树一帜,一如其画,开“朴野”之风。 吴昌硕曾说:书画篆刻,供一炉冶,他...
吴昌硕,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
吴昌硕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吴昌硕于印用工最深,一生治印无数。他兼习浙皖诸家之长,初学浙派,继而涉猎邓石如、吴让之。 中年后章法参石鼓文、秦汉玺印、封泥及篆、砖瓦文字等,熔冶钱松之切刀、吴让之冲刀两法,创钝刀出锋法,自树一帜,一如其画,开“朴野”之风。 吴昌硕曾说:书画篆刻,供一炉冶,他认...
吴昌硕早前学习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他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结合治印,遗貌取神,创造革新,成为一代宗师。 —吴昌硕寿山冻石印章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显功力。
吴昌硕-归安施为章 白文“归安施为章” 吴昌硕夫人施酒老家菱湖镇,属归安县(在今湖州市)。施酒的弟弟施为,字振甫,号石墨,善书古籀文,兼工篆刻,其性格“兀傲自喜,幽愁以屈原自况”。吴昌硕的印章总体给人是粗服乱头雄强一路的感觉,但偶尔也有工整细致的印风,此印即是一例,厚边细文,属于仿汉将军印中的...
最早的一方印章在他46岁时诞生,而另外三方则是在他64至69岁间完成。尽管其余印章未明确标注创作年份,但通过分析印文内容和艺术风格,我们可以推断它们大多属于吴昌硕中晚年印风成熟时期的杰作。这些印章不仅取法多样,形式也极为丰富,不仅模拟了封泥、古玺、汉铸凿切玉等多种印式,还巧妙地将石鼓、瓦券、古钱、...
这方印章法上的第二个特点是“疏密”,其实就是“道”字天然的密与“缶”、“人”天然的疏的对比,“人”字下方的“红地”非常显眼,“缶”字上下两部分不规则的“红地”也同样对“道”字的密实产生视觉对比,达成上面说的“三疏一密”的效果。还有一个“三重一轻”,即吴昌硕加重了“缶”字上下两部分...
本次拍卖的《吴昌硕刻“道法自然”闲章》,可以说是吴昌硕篆刻的代表作,也是缶老闲章的“天花板”。LOT 2039清 吴昌硕刻闲章 2.7×2.7×6 cm 印材:封门青 印文:道法自然 边款:弁群方家摘老子语属,老缶刻。出版:一、日本《中国篆刻丛刊》,吴昌硕卷五,(清30)P89页,二玄社,1981年8月。二...
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下这些年在拍场上上百万元成交的吴昌硕作寿山石印章,品缶翁经典,定当有所收获。 清 吴昌硕刻 来修齐田黄章 尺寸:纵3cm;横3.3cm;高10.4cm,239g 释文「来修斋」篆书朱文钤印 「拟攘翁。老缶。」印边行书刻铭 「来修斋。老缶。充和藏。」锦盒题签墨书 ...
吴昌硕篆刻中的金石学背景 吴昌硕的篆刻早期得力于对战国古玺、汉印、封泥、陶文等古文字资料的借鉴,不蹈常规,后期掺加石鼓文的结体和笔意,风格朴茂苍劲。在其所刻的印章边款中经常见到借鉴封泥、陶文的记述。如:「方劲处而兼圆转,古封泥时或见之」,「拟封泥之残阙者」,「一月两字合文见残瓦券」,「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