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8年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gene losses underlie the genome evolution of parasitic plant Cuscuta austral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对象,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首个寄生植物高质量参考基因组;通过比...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章成君 基本信息章成君男博导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电子邮件:zhangchengjun@mail.kib.ac.cn通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邮政编码:研究领域◎植物基因组演化◎基因组育种技术研究◎植物新品种分子鉴定技术研究◎数据库构建招生信息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招生方向生...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thylene and jasmonate signaling converge on gibberellin catabolism during thigmo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乙烯和茉莉酸途径精细调控接触性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 该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触碰刺激后,乙烯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研究团队在Plant Diversity发表了题为Inter-species mRNA transfer among green peach aphids, dodder parasites, and cucumber host pl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建立菟丝子和寄主黄瓜寄生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桃蚜取食菟丝子,从而对菟丝子进行生物胁迫(图1B),重点探究桃蚜-菟丝子-黄瓜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团队在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Plant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s of orobanchaceous species with different parasitic lifestyles reveals the origin and stepwise evolution of plant parasitism”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对列当科的自养植物绿春钟萼草(Lindenbergia luchunensis)和两种重...
2012年4月- 至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导) 研究领域: 1.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以野生植物与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模型,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与分析化学的方法,研究植物识别昆虫侵食的机理以及植物抗虫信号传导途径及抗虫化合物的合成路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8-07-12 09:07 来自专业版微博 【吴建强研究团队在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寄生植物独特的起源、演化和特殊生理生态长期以来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旋花科茎寄生植物菟丝子寄生行为在实验室中方便控制和观察,近年来已成为许多探索寄生植物生理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学与利用团队吴建强课题组利用玉米黄化苗快速分离纯化玉米原生质体,通过PEG-Ca2+介导的质粒转染技术实现了高效玉米原生质体转染。同时通过优化的HPLC-MS/MS分析方法,可快速测定玉米原生质体中各种类型的丁...
玉米(Zea mays)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生物能源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而虫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响应昆虫取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信号作用。MYC2是JA信号转导...
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强团队受邀在国际期刊《植物生物学综述年刊》上发表了关于植物间“通讯”的综述文章。 一系列研究表明,寄生植物与寄主间可以进行物质与信号交流;此外,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也能在地下连接各种植物根系,形成庞大的菌根网络,在不同宿主植物间传递信号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