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师你好功夫的确擅长弹琴,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 赏析: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
分析 《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然后,诗人又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形象的刻画为效果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的描写又反证了形象...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最后两句说,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只是别再将冰火置于我的肝肠。“诚能”指确实有才能。“冰炭置我肠”形容听琴忽悲忽喜进入了角色,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结语二句是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一会儿是欢乐的天堂,一会儿是悲苦的地狱,就好比把冰炭轮番投入听者的胸中...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
《听颖师弹琴》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在这个时期,韩愈经历了罢相、贬谪等重大人生转折,他深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内心充满了忧郁和焦虑。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聆听颖师的琴声,试图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当时,唐代的音乐文化非常繁荣,琴艺大师辈出,而颖师就是其中...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便是《听颖师弹琴》了。欧阳修曾说这不是一首琴诗,而是一首琵琶诗,这些实在来不及去探究,就静静地品味这首琴曲和诗人的奇缘。元和十一年,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不远千里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的古琴不仅样式与众不同,而且弹奏出来音色也格外优美。
听颖师弹琴① 韩愈 呢呢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銮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③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听颖师弹琴》全诗如下: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从侧面烘托了琴声的优美动听。 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