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到邓廷桢的“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雨,如同一根细线,串联起无数诗人的思绪与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古典诗词中的雨声世界,聆听那些跨越千年的低吟浅唱。一、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这是韦庄《菩萨蛮》中的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春日图景。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诗人通过三个听雨场景的描绘,展现出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少年只知浪漫不羁,追欢逐笑;壮年漂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寂寞凄苦,萧萧离索。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1.画船听雨,惬意宛转,写尽江南风情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杏花春雨江南,当这三个词语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浪漫。韦庄也不例外,他不仅深陷其中,而且为后人的江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其实这首词,包含了三种听雨的人生状态。“少年听雨歌楼上”,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这是一个欢快的青春图;...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陆游在屋内也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朦胧中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陆游的记梦诗特别多,他的诗的题目有梦...
《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末期词人蒋捷于1274年高中进士,但是几年后南宋就灭亡了。元朝统一天下后,作为遗民,他坚决不仕。晚年寓于僧庐,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回忆...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听雨,滴滴答答,一声声,一步一叹,仿佛是对时光的倾诉,是对往事的追悔,是对黄叶红花的柔情蜜意,是对流年锦时的无限依恋。一场...
《虞美人·听雨》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位南宋末年的诗人,以“听雨”为媒介,基本概括了他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从少年、壮年和晚年在听雨这一情景的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
01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宋·晏几道《清平乐》疏雨滴梧桐,夜静心自宁。雨声轻敲梦边缘,淡月朦胧映窗棂,一抹清幽,万籁皆寂,唯有余雨与心的对话是如此清晰可见。02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二首》炉火映红影,窗外雨潇潇。雨声如弦,轻拨心弦,夜卧听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