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绶鸟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丝绸之路的装饰图案。 对敦煌及克孜尔石窟壁画含绶鸟渊源再作追索,认为含绶鸟形象应源自古希腊,最初被赋予王权和胜利的寓意,后随东方希腊化传入波斯和中亚,其在中国的流播与粟特人有关。出现在希腊、波斯、中亚、中国的塔里木盆地乃至敦煌及中原视觉艺术中的含绶鸟,成为古代东西方不同语境下...
中亚化过程:在中亚地区,含绶鸟图案也经历了与波斯不同的演化。中亚艺术家们将含绶鸟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中亚风格。中亚的含绶鸟图案通常以线条简洁为特点,注重几何形状和纹样的设计。它们常常出现在丝绸的纺织品上,如丝绸地毯和服装,在其中承载着当地文化和传统的象征意义。B. 含绶鸟在...
在古希腊社会,含绶鸟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承载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与胜利女神的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了王权与军事胜利的标志。每当重大庆典或战役胜利后,含绶鸟的形象会出现在奖品、纪念币甚至公共建筑的装饰中,以此表彰英雄的功绩,同时也强化了民众对于国家、城邦以及个人荣耀的价值认同。这种象征性表达,实质上映射出...
项链。含绶鸟又称“立鸟纹”,主要特征是嘴部衔有项链或璎珞,颈部系有绶带的立鸟图案,因此含绶鸟嘴里含的是项链。项链是用金银、珠宝等制成的挂在颈上的链条形状的首饰,是人体的装饰品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首饰。
“五彩鸟锦”是一种唐代时期充满波斯风格的纹锦。锦面以团形瓣窠作环,环内鸟儿站立于联珠台上,嘴衔联珠绶带,颈部和翅膀也分别饰有联珠绶带图案。这种“含绶鸟”当时被称作五色鸟。“绶”谐音“寿”,意为富贵长寿,嘴衔绶带,又有福寿双全、进禄加官之美意。
红地瓣窠含绶鸟纹锦,唐代,三级文物。征集。残长 139.5 厘米,宽 41.5 厘米。丝质残片。残存部分约呈三角形,锦作红地,蓝线勾轮廓,以黄、蓝、绿等色显花。五个团窠圆环排列成横带状,外环以八片花瓣装饰,中间立有一鸟。鸟分为三类,第一类鸟头戴联珠光圈,颈部饰有项圈状物,身部有花瓣状的羽纹,鸟头后有一...
紫地花瓣团窠含绶鸟锦残片(唐·吐蕃)以深红色为地,其上以藏蓝、灰绿、黄三色显花,晕色处以青绿、红、黄依次排列。织锦图案中心是椭圆形的团窠,其外环绕八片花瓣,中间立鸟。鸟身有鳞甲片状羽纹,尾部呈板刷状,翅、尾以横条或斜线表示,翅末端向上翘起,颈部饰项圈,有联珠。翅、尾均饰联珠竖向的条带,两足立...
具特色的"含绶鸟"典型形象定义为:"其颈部系有抑或口中含有向后飘扬的绶带"的鸟.含绶鸟是唐代最为流行的元素之一,在铜镜,织绣以及各种首饰器具中广为运用.在众多古代艺术品中的含绶鸟纹样中,魏晋隋唐的墓室壁画中的含绶鸟纹样形象更加优美,突破了新疆出土文物中所见纹样的呆板形象.论文选择"唐代含绶鸟元素"作为...
唐代黄地联珠含绶鸟纹锦,青海省都兰县热水墓地出土,海西州民族博物馆藏。图片拍摄于首都博物馆2019年“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整理人: 刘育红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4 - 2025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京ICP备15010503号-4 | 文保网安备案号:...
红地中窠联珠含绶鸟织锦局部图 此片织锦以红色为地,间以黄、蓝两色。图案为一基本完整的花瓣椭圆形团窠,团窠内为一个含绶鸟。含绶鸟站立于联珠纹方台之上,翼翅如卷草般向上弯曲。颈、翅、尾装饰有联珠条带。翅和尾用黄、蓝双色条带表示。鸟腹部黄、蓝两色鱼鳞状装饰,口衔联珠纹项链状物,下垂三串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