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北、东北、西南(滇藏)五大聚煤区。① 华北区:50%。长江以北,北到内蒙古。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地层为主,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为主。② 华南区:6.8%。长江以南,云南、贵州、四川、江西和湖南等。二叠纪地层为主,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为主。③ 西...
煤是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随着地壳运动及沉积作用掩埋于地下,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题干中为含煤地层形成时期,说明当地以沉积作用为主,A正确,D错误。气候炎热干燥与广布大陆冰川,不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无法为煤层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B、C错误。故选:A。 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
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 我国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分属新疆地层分区、北山-燕辽地层分区、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和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在新疆分区的北疆地区,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为水西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北山-燕辽分区的西段,下-中侏罗...
霍西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完好,出露齐全。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河子组。其中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下二叠统下石河子组仅含薄煤线,一般不具可采价值。(一)本溪组(C2b)本溪组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之上,并...
煤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树木遗体经生物化学的分解、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含煤多的地层可以推断古代的地理环境为森林,A正确。故选:A。 含煤地层一般指含煤建造。含煤建造又称含煤地层或煤系。指在成因联系上大致连续沉积的含煤沉积岩层。岩层主要由各种粒度的粉砂岩、砂岩及泥岩等沉积岩组成。结果...
中国含煤地层的形成时间与全球主要聚煤期基本一致。全球聚煤作用较强的时期是:早寒武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第三纪。 中国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北、东北、西南(滇藏)五大聚煤区。
含煤地层[攻略]平朔矿区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69.35~105.85m,含煤6层,煤层平均厚度30m左右,含煤系数为30%,稳定可采煤层为4号和9号煤层,6号、8号、10号、11号和12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
含有煤炭的地层,说明当时的古地理环境适合森林生长,故可能为暖湿的温带森林环境。一、煤炭的形成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
**问题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描述“有开采价值的大面积含煤地层”的专业术语。需逐一分析选项:1. **A.煤田**:指成片连续分布、具有共同地质构造特征且规模较大的含煤区域,通常包含多个煤层和可开发价值,符合题干中“大面积、有开采价值”的要求。2. **B.井田**:是煤矿开采时为划分矿井范围而设置的区域,属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