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岩组 含水岩组是指根据水文地质特征(水质、水温、富水性等)划分的水文地质单位,其界线往往与地层界线不吻合。例如:中国东部平原常划分为浅层淡水含水组、咸水含水组和深层淡水含水组。永久冻土地区常划分为冻结层上水、冻结层问水和冻结层下水。
这个数值范围可能代表的是含水岩组的一种类型或等级。在这个例子中,1-57-20可能被解释为某种特定的含水岩组类型,而100-1000则可能表示其对应的富水性等级范围。但请注意,由于缺乏上下文,这里的解释可能并不准确,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更多的背景信息来理解。.-3-7 微弱 <100<0.5<3 平原地区丰富 >30...
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厚度大、岩性粗的地段,在具相同的地下水流量的条件下,水力坡度就小,反之则大.在相同岩性及含水层厚度的条件下,地下水流强度大即地下水流速大者,水力坡度就大,所以根据测压面的形态可以分析含水岩组内部地下水流强度空间的分布以及含水层岩性、厚度等的变化。
含水岩组划分方法 含水岩组的划分主要基于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水质、水温、富水性等。在中国的划分体系中,主要考虑的是水质和富水性。 例如,对于上更新统含水岩组,分布于澽水川道和芝水下游川道的老城区~西少~芝川一带。其埋深在30~40米,含水层多而厚。特别地,在西少梁以南,吕庄以西,单井出水量可达...
含水层是指那些能够储存地下水(主要是重力水)并在天然或人为条件下流出水来的岩石层。由于含水岩石大多呈层状分布,所以被称为含水层。研究含水层时,首先要了解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是指岩石与水接触后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容水性、给水性、贮水性、释水性、持水...
最后是一个含水岩组中的各个含水层、隔水层、半含水层在地质上常常属于某一地层单位(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跨越地质年代或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下面,对这三个条件分别加以详细地讨论。 1.含水岩组内部各个含水层应该具有统一的水力学联系。 含水层内部地下水的水力学联系主要指含水层内任一点的水压力与相邻点...
在打井找水的世界里,了解含水岩组之间的联系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联系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形式,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越流联系:地下水的隐秘通道 🌍首先,我们来说说越流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半含水层或隔水层来实现的,它们通常出现在某个区域的地层中,代表着沉积旋迴的一个阶段。这些隔水层的厚度可以达到十米...
含水岩组间存在的半含水层或隔水层做为一区域性地层出现,常常代表着某一区域沉积旋迵的一个阶段,它们的厚度达十米或数十米.这样的隔水层并不能将两含水岩组绝对隔开,它们之间仍可发生越流联系。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两含水岩组间的水头差常常不会太大,所以两含水岩组之间的地下水越流联系较弱,要在较...
第一节 含水岩组
一般含水岩组内部存在着两种空间应力: 一种是含水层骨架内部的粒间应力,这个应力是统一的地应力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含水层、隔水层等任一个地面以下的岩层骨架中均普遍地存在着; 另一种是地下水的水压力,严格地讲,它也是一个统一的应力场.但由于地下水在含水层与半含水层或隔水层中存在的形式不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