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吕端又担任过定州通判,还作为副使,出使过契丹。开宝八年(975年),吕端被任命为知洪州,他还没有到任,就接到了新的任命,以司门员外郎的身份知成都府,同时获赠金紫。吕端在治理地方上还有颇有才干的,“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宋太宗即位后,赵廷美出任开封府尹,吕端被调入京城,担任开封府判官。...
吕端大事不糊涂(拼音: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元·脱脱《宋史·吕端传》。吕端大事不糊涂指办事坚持原则,也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紧缩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成语出处 元·脱脱《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
在太宗与别人商量,打算任用吕端为相对,有人反对重用吕端,其理由是吕端这个人“糊涂”。太宗根据自己多年体察,立即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这个时候已坚定了任用吕端为相的决心。当时,太宗还作过一首钓鱼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这诗中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
吕端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名臣,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 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
吕端字易直,河北廊坊人,是北宋的人物。他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三个朝代,是北宋初年的宰相。 吕端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吕衮五代时期在后梁任过沧州节度判官。当时后梁的军阀刘守光与父兄争夺江山,在攻打沧州时遭到守将吕衮等人的顽强抵抗。城破后,吕衮及其全家被刘守光残忍杀害,只剩年仅15岁的儿子吕琦,在...
五十岁的吕端再次被赵光义相中,被赵光义钦点为开封府通判,辅佐赵元佑,处理具体事务。 赵元佑 赵廷美的前车之鉴,让吕端变得谨小慎微。 当所有人都向赵元佑靠拢的时候,吕端与赵元佑保持了足够的距离。 别人都说吕端糊涂,吕端却任人评说,尽可能避免卷入是非之中。 宋太宗赵光义 九、一无所有 公元992年11月,赵元...
吕端生平简介 吕端是北宋著名的宰相。吕端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早年做过县令,后来官拜兵部侍郎。吕端从小喜欢读书,受到家庭的熏陶,吕端在政治方面很有才干,慢慢地吕端的名声越来越大,当时的宰相赵普夸对吕端十分喜爱,认为吕端做事严谨踏实,沉着冷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宰相之才。 吕端因为替补父亲的官职,为北宋朝...
“国士吕端”入驻安次区文化馆 吕端简介 吕端,字易直,廊坊安次人,北宋初年宰相,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吕端自幼好学,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 大事不糊涂 吕端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余庆之弟。吕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为官清廉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