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的《下贤》篇原文如下: 士无世业,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之谓也。故尧以天下让舜曰:“天子之位,舜当其可。”舜以天下让禹曰:“天子之位,禹当其可。”禹于是也以天下为慁(hùn)己忧,思得贤佐,以固天下之权。夫约俭不贪,故能广得;求贤不...
(《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 躬 耕于南阳:___ (2) 猥 自枉屈:___ (3) 攘 除奸凶:___ (4)一日三至 弗 得见: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的士人。他们天天这样互相傲视,什么时候才能相投?这就象儒家墨家互栖非议和齐楚被此不服一样。 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
《吕氏春秋 下贤》的译文是:贤能的人,是人们所尊重的;贤能的人处于下位,是人们所同情的。尊重贤能的人,是为了任用他们;同情处于下位的贤能的人,是为了救助他们。《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其中《下贤》篇主要探讨了贤能之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该篇强调了对贤能之人的尊重与同...
《吕氏春秋·慎大览》 下贤 三曰: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
吕氏春秋 下贤 齐桓公见小臣谡,一日三至弗得见开始到靡有不至 翻译 答案 齐桓公拜见小臣稷,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跟随着的人说:“乘万乘的君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也可以停止了吧.”桓公说:“不是这样的.那些看不起爵位俸禄的士人,当然会轻视他的君主;他的君主如果看不起中原霸主的...
吕氏春秋下贤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为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
文言文阅读吕氏春秋·下贤(节选)①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往也。②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恳乎其诚自有也,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
吕氏春秋 下贤译文: 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从桓公的人说。“万乘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算了吧!”桓公说:“不能这样。士轻视爵位俸禄,本来就轻视君主,国君轻视霸王,也就轻视那些士。虽然他轻视爵位俸禄,我哪里敢轻视霸王呢?”于是桓公仍去见小臣稷,不可...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