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当年在凉州运营多年,手下亲入兄弟父子的将官不知凡几,你吕布一个并州系的外人,认了个干爹就想三想四。别说董卓为了凉州系的利益不会同意,就连董卓麾下的人也不会给吕布好脸色看,这种矛盾是短时间无法弥补的,如果时间充足,还有可能消化,但是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哪有时间去搞大融合。既然大家谈不拢,...
首先是权力的依附:吕布在王允手下时,始终感到自己的地位不稳。而董卓作为权臣,掌握着大量的兵权和资源,吕布与其结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地位。认董卓为干爹,意味着吕布在政治上选择了一个强大的靠山。再者是个人的野心:吕布虽然勇猛,但他也有自己的野心。与董卓结盟,能够让他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
最后,《三国演义》说吕布还想拜曹操为第三个干爹,这在历史上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吕布生于151年卒于199年,曹操生于155年卒于220年,也就是说,吕布48岁死时曹操只有44岁,这个干爹比自己还年轻。虽然吕布不怎么要脸,但是曹操恐怕也觉得别扭。况且丁原卒于189年时吕布38岁,三年后,董卓卒(192年),俩人都是被吕布所...
“苍天在上,今日我吕布,愿拜你为义父,共谋天下大事。” “我吕布在此立誓,与你义结金兰,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并肩作战,共赴生死。” “义父在上,吕布岂能言败!” “我吕布,今日认你为义父,必以孝子之心侍奉左右,但有所命,无所不从。” 这些台词,或表决心,或诉衷情,皆是我吕布在认干爹时的肺腑之言。只是,...
吕布因此也对董卓心怀不满。这时候王允闪亮登场,他像当初的董卓一样,对吕布十分的好,每次见面都行大礼。吕布也因此多和王允情景。王允等人正在密谋除掉王允,希望让吕布来做内应。吕布有些犹豫,毕竟董卓是他的干爹,不好意思下手。王允就劝他:“你们俩并没有血缘关系,杀了他后世人也不会说什么的,而且在成...
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当了干儿子。综上所述,吕布一生只认过一位义父——董卓,而丁原是吕布的有知遇之恩的直属长官,吕布没有认丁原为义父(干爹)。所以历史上的吕布是“二姓家奴”而不是“三姓家奴”,但历史上的吕布确实也是一个“忘恩负义,反复难养”的小人。
吕布是个二蛋,尽管武艺很好,可惜耳根子太软。曾经在李肃的劝说下投靠了董卓,当然投靠别人要有见面礼,吕布为了晋身,他的见面礼很丰厚,那就是曾经的干爹丁原的人头。这时候董卓很高兴,觉得吕布投靠自己,自己会如虎添翼,他根本没有想到吕布后来也会造自己的反。董卓给了吕布很丰厚的待遇。不仅有早期的黄金一千...
所谓的三姓家奴,是因为吕布曾经认过两个干爹。第一个干爹,就是丁原。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吕布一出场,就是以丁原义子的身份出现的,丁原就是吕布的义父,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干爹。第二个干爹,就是董卓。在所谓的利益驱使之下,吕布杀了丁原,转投董卓门下,重新拜认董卓为自己的第二个义父和干爹。...
【武将攻略】丁原:吕布的第一任干爹 一、人物简介 丁原(?—189年),字建阳,泰山郡南城县(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人。东汉末年官员,官至并州刺史。 丁原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并州刺史,屯兵于河内郡。他亲近、善待吕布,又派遣张杨、张辽等人到京城任职。
宋明以后,“拜干亲”、“认干爹”成了市井民间普遍接受的习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将这一习俗提前在三国世俗化,不仅给吕布多安排了一个义父,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与董卓的父子关系。为了增强故事性,甚至将本来就是关羽亲儿子的关平写成了义子。对于读者来说,演义毕竟是演义,是一本小说,里面是有些故事是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