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吕大防万里桥原文及赏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展开全部 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 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万里桥在成都市南面,横跨于锦江之上。三国蜀汉后主建兴四年(226),蜀国为联吴抗魏,诸葛亮派费祎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送行,临行前费祎叹曰: “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此桥因...
历史人物> 吕大防 【生卒】:1027——1097 字微仲,京兆兰田(今属陕西)人。第进士,调冯翊主簿。英宗即位,擢太常博士,出知休宁县。神宗立,通判淄州,知泗州。元丰中,陈“三说九宜”,知成都府。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与范纯仁主持...
吕大防(公元1027年—公元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宋史·吕大防传》介绍他说:“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吕大防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曾先后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担任官职,历任永寿县令、太常博士、监察御史...
吕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吕大防在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初,他担任冯翊主簿和永寿县令。由于县里缺乏水源,他巧妙地将泉水引入县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因此县...
吕大防出生于1027卒于1097年,字微仲,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历任冯翎主簿、监察御史里行等职。英宗时,因议濮王称号事被贬。神宗时,任知永兴军,有政治见识,及时供应军需。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后升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因党争被贬,绍圣...
吕大防北宋名相,为相八年,虽然在政治、军事、经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很有作为,但是,身为元祐宰相,也难逃朋党之争。这是宋朝的悲剧,也是华夏历史的悲剧,多少优秀的政治家、知识分子没有逃离其樊篱。 吕大防共兄弟五人,其中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都登科及第,都被收纳进《宋史》,并立有传。兄弟四...
吕大防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北宋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举进士第,曾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尚书右丞,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文彦博、范纯仁、刘挚等同时执政,废除王安石新法。 工书,笔法谨厚。
宋史吕大防文言文翻译吕大防,字与叔,京兆人。少孤,事母至孝。元祐中,试礼部,对策第一。拜秘书省正字,迁秘书省校书郎。出为卫尉寺主簿,历开封府推官、左司谏、给事中、御史中丞。以论救范祖禹,出知邓州。迁户部侍郎,拜中书舍人。以论西夏用兵,出知成都府。会元祐崩,召还,拜门下侍郎。明年,拜参知政...
吕大防字微仲,他的先辈是汲郡人。祖父吕通,太常博士。父亲吕贲,比部郎中。吕通葬在京兆蓝田,于是定居在这里。大防进士及第,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导而使之进入永寿县,因地势高低不平,众人怀疑没有成功的道理。大防采用《考工》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