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吕其明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10岁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文艺战士。他的父亲吕惠生曾是新四军皖江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公署主任,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1945年11月13日,吕惠生在南京英勇就义,走上刑场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吕惠生牺牲那一年,吕其明加入中国共产党。钢枪与琴弦相伴,硝烟与歌声同在...
吕其明,男,汉族,1930年5月生,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安徽无为人。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 02 人物生平 1930年5月,吕其明出生。 10岁时,随父吕惠生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
1956年,《铁道游击队》开拍,26岁的吕其明看过剧本后,从作曲角度提了不少想法,均被导演采纳。但这首插曲怎么写,摄制组内讨论热烈,有的说要写一首抒情歌曲,有的建议写一首进行曲。吕其明提出:“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看到过很多游击队员,他们都来自普通百姓。依我看,在他们口中,只有唱出具有浓郁地方...
乐团老团长吕其明指导上海爱乐乐团排练。吕老庄重地表示,这是他作为烈士后代发自内心而作的一首乐曲。他要用音符中的诉说告慰父亲和先烈——他们盼的新中国,孩子们正守护着。演绎从《红旗颂》到《使命》的岁月交响 为了向经典致敬、向英雄致敬,《吕其明作品音乐会》以诞生于“上海之春”舞台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吕其明赫然在列。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吕其明,安徽无为人,1945年9月入党。10岁参军,15岁入党,35岁写《红旗颂》,90岁写《白求恩在晋察冀》,91岁写《祭》……八十载艺术路,吕其明...
吕其明,1930年5月出生,安徽无为人,1945年9月入党。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70年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
从一名孩童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青年,吕其明在战火中且歌且行。 1942年春夏之交,音乐家贺绿汀从上海来到新四军二师淮南抗日根据地,在抗敌剧团指导工作。一天晚上,贺绿汀在树下拉琴,一曲终了,他发现了坐在不远处听得入迷的吕其明。 得知吕其明只有12岁,贺绿汀笑道:“让你父亲想办法为你买一把小提琴吧,...
4月3日晚,管弦乐序曲《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拉开吕其明作品音乐会的帷幕。《红旗颂》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作曲家吕其明在1965年创作的经典作品,并在当年的第六届“上海之春”上进行了首演。60年来,这部红色经典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吕其明也陆续写下了铜管乐、钢琴和乐队版...
94岁吕其明自述:无尽的思念啊,亲爱的爸爸 4月3日晚,在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绎了《吕其明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上,吕其明新作《无尽的思念》(一个烈士后代的心声)首演。音乐会尾声,94岁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登台,向观众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寄托对烈士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