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然而在公元263年才灭亡。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都是提到蜀汉的重要人物,但有一位被忽略的大臣,吕乂,却鲜有记载。本文将深入探讨吕乂在蜀汉历史中的重要贡献。一、吕乂的早期生涯 吕乂出生于荆州南阳,他的父亲吕常曾随刘焉进入蜀郡,却因道路堵塞无法返回中原,使得吕乂...
吕乂(yì),字季阳,荆州南阳人,是蜀汉重臣。 乂(yì)是一种象形字或会意字,是这个“刈(yì)”的初文 。也就是这个字的最早期写法。 我们之前说张郃,字儁乂,也是同样的字。但是大家注意了,乂和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据一些考古的发现,这个字早在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中就出现了,有学者考证说乂字撇捺...
吕乂,字季阳,出生于南阳,其父吕常曾护送旧将刘焉入蜀,但因王路阻隔未能返回。吕乂幼年丧父,却凭借好学与琴艺自立。刘备平定益州后,设立盐府校尉,负责盐铁事务。校尉王连邀请吕乂以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人担任典曹都尉。吕乂先后担任新都、绵竹令,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深受称赞,成为一州各城的...
陈寿这位三国正史大佬,把吕乂比作汉朝的黄霸、薛宣,意思是:你可能是个地方治理高手,但坐上中央位置,就未必能大放异彩。这何尝不是官场的通病?能管好一亩三分地,不等于能操控整个朝堂。吕乂的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仕途百科全书:少年丧父不气馁,为民服务显本领,北伐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最后虽然在中央稍显平平...
吕乂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多次被诸葛亮提拔。大家对这个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也没怎么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官员,是在三国时代蜀国非常好的大臣,被很多人所喜欢,他的名字叫吕乂吕乂他的父亲去世的早,但是因为这也是作为一个男子汉,也在不断承担家里面的责任,慢慢从小的时候被家里面人就...
吕乂在治理蜀郡时,加以集中整治,不仅治理了当地冒领军饷的现象还对士兵进行开导劝解,几年之后自愿参加军籍的便有一万多人,有力维持了原有的安定秩序。由于在地方上的治理功绩,吕乂被上调蜀汉中央政府任职,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吕乂在朝中为官时一心只是为着朝廷做去做一些事情,他虽然生活俭朴,谦虚...
历史知识> 吕乂 三国时南阳(今属河南)人,字季阳。刘备定益州之初,从盐府校尉王连请,任之为典曹都尉。擢新都、绵竹令,得百姓称誉。迁巴西太守。募取五千人供丞相诸葛亮军需,时以为能。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应军粮。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整顿户籍,数年间漏脱自出者万余口。后入为尚书,代董允为尚书...
吕乂自幼丧父,酷爱读书和弹琴,他的人生早期便展现出对学问的热爱。在担任管盐的典曹都尉职务后,他逐步晋升,先是就任新都县令,接着转任绵竹县县长。他的行政才能和仁慈之心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在刘备统治益州时期,吕乂应盐府校尉王连之的邀请,加入了官府,担任典曹都尉一职。他的工作表现突出,尤其...
在此基础上,吕乂到任后,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开导劝谕,几年之间,那些冒领军饷而自愿出来的人有一万多。因此,吕乂的手腕和能力,完全可以媲美蒋琬、费祎等诸葛亮的继承人。 后来,吕乂被后主刘禅征调到朝廷,担任尚书,又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在三国时期,尚书令是一个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在官职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吕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