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后梁末帝疏远了朱温时代的能臣干吏,从而宠幸一些外戚亲贵,导致后梁集团走向衰败。当然后唐灭后梁虽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毕竟后唐灭后梁是进行斩首行动,有一定的冒险性,并不是后唐对后梁具有碾压性的优势。从事后来看,李存勖经济玩的一团糟,又过于急迫得想收回地方权力。后唐根基不稳,天下大势还不明朗,贸...
后梁的灭亡,归根结底是被河东政权(即先后号称晋、后唐的政权)所灭,这主要归因于河北藩镇的背弃。朱温的崛起曾得益于河北藩镇的支持,而朱友贞的败亡也同样离不开河北藩镇的抛弃。在朱温与李克用的争霸过程中,李克用麾下的沙陀勇士乌鸦兵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多次让朱温陷入困境。然而,当朱温分散兵力对付河南、...
另一方面,内部争战又消耗了国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朱温能英明一些,正派一些,也能让臣民们同心同德,也能为后梁留下一些希望。但偏偏他晚年战败后开始“享受”皇帝的乐趣,变得荒淫无道,让多数的人背叛了他。最终因为与义媳妇的关系,传位失败,而被亲儿子所杀。而另一儿子又来杀戮,这无疑再次消耗了仅存的国力...
朱温死后,朱友珪密不发丧,矫诏赐死朱友文,后梁失去了最优秀的继承人。随后,朱友珪之弟朱友贞与赵岩、袁象先、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杀死朱友珪而登基。后梁经此大乱,更加速了衰亡。朱友贞即位后,政局暂时稳定了下来,但在十一年后,后梁最终亡国。关于朱友贞的历史,下回再讲,敬请期待!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
之前鄙人讲了朱温的三大失误,意在说明后梁的灭亡不能完全归咎于末帝朱友贞。事实上,末帝朱友贞才是执掌后梁政权最长的皇帝,也是五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不包括十国君主在内)。因此,朱友贞也并不是十足无能之辈。以上是出于客观叙述历史,为朱友贞作的辩护。不过,毕竟后梁是亡在他手上,他当然有很多失误...
后梁在战争初期所占地盘和军事、经济实力远远超过晋方。但晋方通过多次作战,逐渐变弱为强,最终灭亡后梁。现将双方胜败原因分别加以考察。晋与后唐方面: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二人面临后梁的步步进逼,发愤图强,进行改革,训练军队,发展生产,整顿内部,稳定统治秩序,大力增强实力。李存勖袭晋王位后,善于重用周德威...
后梁与后唐之间的战争频繁爆发。在潞州之战中,后梁军队起初占据优势,但由于指挥不当和内部矛盾,最终被后唐军队反败为胜。这场战役使得后梁损失惨重,士气大挫。贞明二年(916 年),双方又在魏州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后梁军队在刘鄩的指挥下,与后唐军队展开了长期的对峙。然而,后唐军队采用灵活的战术,不断骚扰后梁...
所谓"五代",是指唐宋之间连续占据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即: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五代共存在了53年,更换了八姓十四君。除后唐政权建都洛阳外,其他政权均建都开封。北方五代政权更迭的同时,南方地区先后存在九个政权,即...
而这个时期的后梁内部却接连发生变故,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因为朱温处心积虑的铲除异己而举兵反梁,投靠了李存勖。朱温听信奸臣谗言,杀死佑国节度使王重师,并灭其全族。大将刘知俊十分担心害怕,也相继在同州起兵,与李茂贞联合,共同反梁。除此之外朱温还嫉妒贤能,借马瘦之由斩杀了屡立战功的猛将...
史称后梁。自此大唐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虽然称帝,但他所能控制的疆域其实并不大。能与他分庭抗礼的人也不少。例如晋北的李克用。于是朱温开始整兵备武,准备一举收复山西。双方在潞州爆发大战,最后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击败。对外战争不利,对内朱温也开始了一系列的骚操作。导致自己手下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