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病理:脑膜瘤,脑膜皮细胞型,WHO I型。 讨论 后床突脑膜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前影像检查非常难发现脑膜尾征,因为后床突脑膜瘤的附着点非常小[2]。 该区域脑膜瘤根据真正附着点被分为两种,一部分为鞍背或上斜坡脑膜瘤;一部分为后床突。 根据此...
全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后床突脑膜瘤 ,欢迎阅读,分享. 后床突脑膜瘤(posterior clinoid meningioma, pcm)非常罕见,目前文献中报道仅19例(图1).这类肿瘤常向前推挤垂体柄及视交叉,向后外方挤压动眼神经,并可能包绕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常引起头痛,视力下降及复视,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及偏瘫风险较高.因此手术的关键...
头痛,后床突增后,这种情况没有很大的问题,后床突增厚在诊断上也没有很大的意义,可以给予镇脑宁或者...
该文是一项技术说明,目的是描述内窥镜下经鼻经海绵窦经硬脑膜内垂体移位的后床突切除术,其外科解剖和技术的细微差别,并报告此项改良技术的临床疗效。该拟行入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是在 10 具注入彩色硅酮的解剖标本上进行的。对 12 例接受这一技术进行后床突切除术的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了评估。海绵窦提供了天然的...
目的:近年,内镜经鼻入路(EEA)治疗颅内底肿瘤已成为重要主题,但其应用、优缺点尚有争议。本文作者介绍了内镜下经鼻硬膜外后床突切除以最大程度地暴露肿瘤的技术细节和疗效。 方法:手术技术包括硬膜外后床突切除、床突旁颈内动脉侧向牵拉和...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T. C. Rejane-Heim等通过尸头解剖,描述EEA至脚间池和桥前池的解剖及其处理正常结构(如垂体、鞍背和后床突)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局部的细微解剖和垂体移位的关键;结果发表于2020年9月的《Acta Neurochir (Wien)》在线。
后床突脑膜瘤手术原则 后床突脑膜瘤是少见的病变,约占中央颅底脑膜瘤的0.7%。这些肿瘤通常被称为“鞍背”或“上斜坡”脑膜瘤。由于这些肿瘤靠近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包括视交叉、颈内动脉(ICA)、垂体柄和动眼神经,手术切除这些肿瘤具有挑战性。已经描述了各种手术方法来接近PCP以较小化并发症,并提高切除范围。
在少数情况下,需行后床突切除联合鞍背切除,以获得更大的显露范围和手术操作自由度。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王镛斐教授团队报告了一例鞍上结节漏斗型颅咽管瘤伴CPC极其狭窄的41岁女性病例。 …
后床突 后床突是2014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 定义 鞍背两侧向外上方的结节状突起。 出处 《人体解剖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