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后回火是指在焊接加工之后,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的一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在焊接之后,金属材料容易出现一些微观缺陷,如裂纹、气孔等,而这些缺陷会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回火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缺陷,提...
一、铸钢件正火后回火工艺流程 1. 加热:将铸钢件放入炉内,加热至正火温度(720-750°C),保温1-2小时,使其组织均匀。 2. 正火:将温度升至正火温度(880-910°C),保温足够时间(视件的尺寸),使其粗大碳化物球化、组织均匀。 3. 空冷:取出铸钢件,静置空冷至室温。 4. 回火:将铸钢件再次放入炉内加热至回火...
淬火后的回火温度通常在150℃到650℃之间,具体温度取决于所需的材料性能和工艺要求。低温回火范围为150~250℃,中温回火范围为350~500℃,高温回火范围为500~650℃。 钢材经过淬火处理后,硬度和强度会得到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变得脆硬且容易开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常会对淬火后的钢材进行回火处理。回火能够消除...
在弹簧喷丸后,为了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弹簧喷丸后回火的作用。 弹簧喷丸是一种通过喷射高速流动的弹丸来冲击金属表面的方法,以此去除表面的氧化皮、锈蚀物、污垢等,从而提高金属件的表面质量。然而,喷丸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特别是在金属表面...
答: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内应力,以降低钢的脆性,防止产生裂纹,同时使钢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1)低温回火:目的是淬火钢的内应力和脆性,但基本保持淬火所获得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淬火后低温回火有途最广,主要用于工具钢的热处理,如各种刃具,模具,滚动轴承和耐磨件。(2)中温回火:目的是使钢获得高弹性,保持较...
其中,回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热应力和硬度问题。 回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与焊接过程不同,回火的温度通常会低于金属材料的熔点,但高于室温。在回火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消除焊接所引起的应力和硬度,同时提高接头的韧性和延展...
正火后回火的目的就是去应力回火,原因很简单:正火工艺的冷却并非平衡冷却,所获得的组织并非平衡组织,非平衡组织内部自然存在一定的内应力。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回火的最初定义: 回火过去的文献把回火定义为:把淬过火或正火的钢件加热到设定的某一温度(低于下临界点温度),保持充分的时间,以消除其因淬火或正火等所产...
在进行淬火后回火的过程中,通常会回火两次,每次回火的温度和时间都有所不同。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材料的性质,以满足具体的工程需求。具体来说,淬火后回火两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淬火能够大幅度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但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脆性。而回火则能够让淬火后的材...
正火后回火的目的就是去应力回火,原因很简单:正火工艺的冷却并非平衡冷却,所获得的组织并非平衡组织,非平衡组织内部自然存在一定的内应力。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回火的最初定义: 回火过去的文献把回火定义为:把淬过火或正火的钢件加热到设定的某一温度(低于下临界点温度),保持充分的时间,以消除其因淬火或正火等所产...
钢淬火后进行的回火主要有三类:低温回火:温度范围:150到250摄氏度。所得组织:回火马氏体。特性:降低了淬火钢的内应力和脆性,保持其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点,但韧性不高。应用:主要应用于要求硬度在HRC55到62的各类高碳工具、模具、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中温回火:温度范围:350到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