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 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合起来叫作“...
3、防病害 末伏到来之后,多地处于高温期间,再加上部分地区降雨加多,田间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比如玉米锈病、大斑病、顶腐病、茎基腐病等,都是在此期间容易发生的病害。一旦发病后,需要及时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不仅会危害玉米的产量,还会降低玉米的品质。针对玉米锈病、大斑病,可喷...
民间有俗语称:破了伏王,下到伏尾;晒了伏后,旱到秋后。就是说伏王和伏后对于整个三伏天的热度和雨量都有一个大概的推测。 入伏”的意思就是金气伏藏之日为伏,所以遇到庚日就为伏,因为庚为阳金代表男人,所以“入伏”头一天也被称为“伏王”。庚日接下来必然是辛日,因为天干之中,庚下来就是辛,而辛为阴金...
出伏第一美食——焦香蔬菜土豆饼“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出伏,,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饼摊鸡蛋做法简单,把面糊摊成饼,受热均匀快成型时...
民间关于末伏流传着一些俗语,根据区域不同,末伏的天气也有一定的变化。“秋后一伏,热的人都哭”,这句谚语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了末伏之后天气还很热,都能把人热哭,因此,立秋后还有一个完整的末伏,以此来说明末伏温度高。“秋后十八盆,塘中才断洗澡人”,这句谚语中的“盆”,有人说指洗澡盆,以前人们洗澡...
立秋之后,就应该要早睡早起。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卧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是为使肺气得到舒展,有防止收敛太过的效果。人们应该顺应四时,做到早睡早起。 末伏时,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时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一...
同时,若遇阴雨天气多,倒伏后的小麦容易发生白粉病、纹枯病及腐生杂菌的侵染,引起病害。出现倒伏补救措施:1、在抽穗灌浆前后自然出现小麦倒伏的,通常能自动恢复直立生长。但是,灌浆后期出现倒伏的,往往仅有穗和穗下茎部能恢复直立生长。此时,种植户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0.01%芸苔素内酯10毫升+水30...
因此,从“秋后一庚数末伏”上来看,10天出现一个庚日,末伏就有10天。所以,今年末伏是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共计10天,也就是说,8月20出伏,2023三伏天还剩4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老话,“末伏热不透,冬季暖烘烘”是啥意思?老话,“末伏热不透,...
若浇水过多,易导致植株烂根,还会严重影响其入秋后的恢复生长。高温时进入深体眠状态的花卉种类,如仙客来、石蒜类、花毛茛、荷包牡丹等,在7月份表现为地上部分茎叶枯萎,地下营养须根枯死,以地下茎或块根在土壤中休眠过夏。对深休眠状态的花卉,要停止浇水,搬放到凉爽处,保持盆土不太干燥即可。对生长旺盛的...
后天入伏,别忘了做给家人喝!伏天不少地方都有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也被称为“伏羊节”。很多人都认为伏天应该吃一些清淡食物为佳,羊肉作为燥热的肉类是不宜食用的,实际上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有以热制热、排汗排毒之功,将冬春之毒以及湿气祛除,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羊肉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