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所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北京城六百年的沧桑巨变。从明代权倾朝野的司礼监,到清代庄严肃穆的停灵所,再到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最后成为寻常百姓的生活空间。这座建筑见证了太多历史的转折与变迁。站在吉安所的老梨树下,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明代宦官的窃窃私语,清代喇嘛的诵经声,民国学生的辩论声,以及...
吉安所,乍一听这个寓意很好的名字,很多人以为这是个风水宝地,兆头还挺好,可事实恰恰相反。吉安所是明清两代,停放宫女灵柩的停尸地,《京师坊巷志稿》载“吉祥所:凡宫眷薨逝,殡於此。”《宸垣识略》言“吉安所,即明司礼监廨”。明代以来,拟宫人没有名称者,身故则不赐墓,停尸于吉安所超度法事,而后...
相较而言,和裕皇贵妃刘佳氏的境况要更惨些。道光十三年,73 岁的她病得厉害的时候,道光皇帝居然直接下令把她抬到吉安所等着咽气。身为地位颇高的一位妃嫔,临终前她竟被撵出了皇宫,给抬去了阴森吓人的吉安所。在那地方,她受尽了无数折磨,当天夜里就离世了。更让人痛心的是,道光皇帝居然不给她穿孝,也...
清代皇室对于即将离世的妃嫔实施了一项特殊安置制度,即将其移送至吉安所。这项制度主要针对贵妃以下级别的嫔妃,当她们病重濒临死亡时,便会被强制迁出皇宫。据统计,被安置在吉安所的妃嫔大多只能存活一到两天便会离世。公元1745年1月26日,即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慧贤皇贵妃高氏在吉安所逝世。喇嘛于吉安所大门外...
话说吉安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时候,这里可是内朝的核心区域,司礼监的办公场所,规模宏大,地位显赫。然而,清朝建立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吉安所逐渐被遗忘。直到乾隆十一年,乾隆帝才重新想起这块地方,并下令将其改造成吉安所,但用途却与之前大相径庭。那么,吉安所到底变成了什么地方呢?说出来你可能都...
其实,聂荣臻还不是第一个入住吉安所的共产党人,第一个住进这里的人,恐怕谁也想不到,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1918年,还在四处寻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毛泽东,来到学潮最盛的北京,为了节省费用,就到处寻找最便宜的旅馆,结果就找到了吉安所。毛主席博览群书,对吉安所的历史很早就了解过,也听北京的老百姓说起...
景山-吉安所右巷10号-吉安所遗址-0010 吉安所遗址-0011 吉安所遗址-0012 吉安所遗址-0013 吉安所遗址-0014 吉安所遗址-0015 吉安所遗址-0016 吉安所遗址-0017 吉安所遗址-0018 吉安所遗址-0019 吉安所遗址-0020 吉安所遗址-0021 吉安所遗址-0022 吉安所遗址-0023 ...
吉安所:皇室的阴影之地 在清朝皇族中,吉安所拥有其独特的地位与用途。它并非简单的居住地点,而是一个特定的仪式场所,一个皇权神秘仪式的发生地。这里曾是皇族祈福和祭祀的秘密空间,是皇权与神灵对话的桥梁。在这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清朝的皇帝们寻求着对天之道的理解与顺应,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仪式来巩固他们的...
吉安所的存在,无疑是对皇权之下女性命运的冷酷写照,映射出宫廷对嫔妃生死的漠视与冷酷。她们如浮萍般依附于皇权,生如傀儡,死亦无法自主。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被当作一枚棋子,任由皇权摆布,不得善终于熟悉的宫殿之中。这种对个体生命的轻忽,使得吉安所成为一道寒彻骨髓的风景线,诉说着宫廷深处的悲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