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乘胜追击,一路追到汾城一带,收复了河东的一些地区,之后韩国加入合纵,收复了汝南地区和上党地区,而之后赵国的反攻也收复了太原地区,秦军一时挫败,是为各国合纵最为成功的一次。只是可惜之后各国没有能够抓住机会,燕赵交兵不断,魏、楚向东向北扩张,再给秦国东出之机。信陵君合纵 前249年,秦任吕不韦为相...
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在中原战场上失败很彻底。唯一的一点安慰,算是来自西边的盟友义渠了。公孙衍提前说服了义渠国国君,策划让义渠攻击秦的侧背。于是,在秦国全力迎战联军时,义渠抓住时机,起兵袭击秦国,大获全胜。【2】第二次合纵攻秦发生在20年后的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九年,策动人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并在河东占据了汾阴、皮氏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据了函谷关、陕城等重要关塞,控制了关中左中原的战略走廊,秦军进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东各国严重不安,开始策划“合纵”联合制秦,自后山东各国先后发动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其中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起初,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直到长平之战以后,才凝固成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强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的意思了。...五国合纵攻秦的最后失败秦灭二周后展开了对魏、赵、韩的蚕食,特别是公元前242年,秦攻取了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县西南)、桃人(今河南长垣县西北)、雍...
六国8次合纵攻秦,成功与否都未影响秦国的大局,最多延缓了一下脚步。连续的征讨战争,反而促使整个秦国凝聚在一起,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秦国在这一次次的合纵战争中愈发强大,最后到秦始皇帝嬴政执政时期,秦并吞八荒、囊括海内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战争与国家形成》
于是,山东各国联合起来组成了合纵大军。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战国七雄,只有秦国位于西面,其余六国都在崤山以东,所以后世称山东六国。但是在这合纵攻秦大军中却唯独少了齐国,六国合纵军每次都会变成五国合纵。5次合纵攻秦 第一次合纵攻秦发生在公元前318年。由魏国相国公孙衍发起,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
秦国的扩张使得齐、魏、韩三国高度紧张,遂决定趁秦久战疲惫之际。公元前298年,三国合纵进攻秦国。这次合纵攻秦持续了三年之久,最后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内,迫使秦国承认战败,退换此前占领的魏国河外、封陵和韩国的武隧等地区,并缔结了合约。第二次合纵攻秦,以秦战败告终。第三次:燕、齐、魏、韩、赵合纵攻...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大致有5次。众所周知,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力不断增强。而强大之后的秦国,自然对山东六国虎视眈眈,开始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于是,面对强大...
首次合纵攻秦的发起者是魏国的公孙衍。公孙衍本是魏国人,秦魏两国争夺河西之地时,公孙衍在秦国任职,他助秦国击败母国的军队,俘虏母国大将龙贾,以至于龙贾兵败自杀,使公孙衍倍感惭愧。后来张仪入秦,公孙衍与张仪在政见上有所不和,就离开秦国,回到了魏国,从此开始合纵攻秦之事。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联合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