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是指稻谷收获之后,首次做饭尝新,在湘中这里,鲜有小数民族,但在以前,同样会有这一习俗。吃新不算节日,只能算一种习俗,节日是比较隆重的,习俗则随便很多。早年间,农村生活积苦,干活又累,辛苦了大半年,借这个习俗做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已,放松一下心情,真的很有必要。农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
在安福吃新节的核心传承地金田乡柘田村,吃新节当天,村里男男女女挑着箩筐,沐浴着朝阳,趁着露水将饱满成熟的稻穗割下,然后用水碓或木碓碾成白米和米粉,将菜肴和上米粉蒸熟,白米做成饭,并装上陈年醐酒,到庙中祭祀灵佑菩萨、土地神,感谢上苍风调雨顺和人间的太平盛世,祈愿五谷丰登。▲ 祭祀菩萨的米果...
“吃新”就是吃新成熟的谷物。这种谷物在许多民族的习俗中是稻谷,也有的民族吃新成熟的玉米或其他瓜豆。南方许多民族都在新谷成熟的时候,到稻田里去采摘新成熟的稻穗,加工为米粒掺在饭中吃,表示尝到新的谷粮了。同时还不能忘记祖先,以及为人类从天国带来谷种的狗,也让祖先、狗都尝尝鲜。各地各民族主要种...
此后,每年稻谷熟了的时候,在这天,农夫都要让狗先尝新。就这样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个风俗,相传至今。 祭拜谷神 苗族吃新节习俗 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节日这天,村民们早早来到田间,精心摘取颗粒饱满的稻穗,捆扎...
儿时的吃新,不单是米饭,还包含了黄瓜吃新。四月初,菜园里属黄瓜开花最早,灿烂的小花落后,毛虫似的条形小果在雨水和阳光的交替中见风长。孩子们喜欢看着守着,早就盯好哪条可以最先下手。终于摘下第一条,在袖子上来回擦两下,就塞入口中。大人在一旁笑骂:不等吃新了?加上紫苏叶炒肉不行?黄瓜一吃新...
“金秋的八月庄稼遍地熟,这就是仡佬吃新的时候……”8月22日,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2023年吃新节活动在红丰村仡佬大寨举行。除当地仡佬民众外,周边村寨的各族同胞也身着节日盛装,与慕名前来的游客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吃新尝新,共享丰收的喜悦,共叙美好新生活。8月22日,在普底乡红丰村仡佬大寨当地仡佬...
“吃新”究竟是吃什么?当天,来到蔡家镇清溪沟村贵波山庄“吃新”点,只见游客们围坐的桌上摆满了活水豆花、清水鱼、姜爆鸭子等富硒美食。“吃新宴”中,要敬天地、敬祖先、敬尊长,按家中长幼顺序依次“尝新”,方能开席。整个习俗意在感谢上苍赐予,祈福来年丰收,饱含着敬畏自然、敬爱尊长、崇尚勤俭等丰富...
8月21日,百里杜鹃普底乡红丰村仡佬大寨迎来仡佬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民族节日——吃新节。除了当地仡佬民众,周边村寨的各族同胞也身着节日盛装,齐聚红丰村,载歌载舞,共庆佳节。普底乡红丰村吃新节 采新。万静摄 当天,仡佬族男女身着盛装,端着簸箕到附近地里“采新”,即采摘新鲜的玉米、南瓜、辣椒、毛豆等...
高增侗寨是“二千九”片区最大的侗寨,“吃新节”在农历七月十四举行,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20世纪80年代的高增侗寨。(网络图片)七月十三全鱼宴 农历七月十三,节日的氛围感已开始蔓延。人们把家里的所有炊具清洗干净,到山上砍实心竹当做筷子,最重要的是去山上“开田”(即放水捉鱼),当天晚餐是全鱼宴。在...
中国南方的苗族、侗族、仡佬族、基诺族等民族都有吃新节的习俗,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稼成熟时节过。各民族又各有不同。 [1]吃新节来历有三:一是为纪念开发雷公山的苗族祖先;二是大忙季节已过,趁农事稍闲时,休息娱乐,调剂一下生活;三是稻秧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