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伶仃洋'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核心意象,既承载着诗人身世飘零的悲怆,也浓缩了南宋王朝覆灭前夕的历史沧桑。此句通过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将自然地理与精神困境高度融合,成为展现文天祥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的经典诗句。 地理与命运的双重写照 伶仃洋位于珠江入海口,既是文天祥1279...
伶仃洋,古称“零丁洋”,位于广东珠江口之外,是珠海、澳门与香港新界一带的海面。700多年前,文天祥兵败被俘,路过伶仃洋,曾写下千古名篇《过零丁洋》。其中咏叹道:“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80多年前,伶仃洋目睹了广东军民反抗英殖民者和鸦片贸易的斗争:1839年...
《叹伶仃洋》全文:历经辛苦磨难,文天祥凭借儒家的经典著作走上仕途,然而四周烽火连天,战事纷扰。国家领土如风中飘散的柳絮,四分五裂;个人命运似雨中的浮萍,漂泊不定。在惶恐滩头,他内心充满惶恐与不安;面对伶仃洋的辽阔,他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自古以来,谁能免于一死?他愿意留下一颗忠诚的心...
《叹伶仃洋》一诗,以文天祥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国家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悲惨景象。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描述了文天祥勤勉苦读,期望能以一己之力振兴国家。然而,“干戈寥落四周星”,却揭示了战争频繁、局势动荡的现实。接下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比喻的手法,将...
“伶仃洋里叹伶仃,惶恐滩头说惶恐”出自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通过地名与心境的双关呼应,既描绘了诗人被俘后漂泊无依的现实处境,又暗喻了个人孤苦与家国破碎的深沉悲怆。诗句以地理环境的险恶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对命运的感慨、对气节的坚守,以及对国家...
“伶仃洋里叹伶仃,惶恐滩头说惶恐”出自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通过地名与心境的双关呼应,既描绘了诗人被俘后漂泊无依的现实处境,又暗喻了个人孤苦与家国破碎的深沉悲怆。诗句以地理环境的险恶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对命运的感慨、对气节的坚守,以及对国家...
“伶仃洋里叹伶仃”的意思: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出自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叹伶仃洋》全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叹伶仃洋》是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被俘北上路过伶仃洋时所作的诗,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沦亡的叹息和至死不降的志向。
“伶仃洋里叹伶仃,惶恐滩头说惶恐”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伶仃洋(即零丁洋)这个地方,诗人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在惶恐滩这个凶险的水域边,诗人诉说内心的惶恐不安。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这句诗中,“伶仃洋”与“惶恐滩”不仅仅是地理名词,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伶仃洋的孤独与无依,象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