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4年7月,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之间的荡阴之战,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与残酷。这场战争不仅是两位王者之间的较量,更是权力结构变迁的缩影。为何曾经的战友,如今却剑拔弩张?这一切都源于长沙王司马乂的死去,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重组。一、权力的重组:从同盟到对立长沙王司马乂...
1.司马颖占据冀州,之前有二十多万大军,打司马乂折了七八万,最后又留了五万在洛阳,也就是说实力最强...
公元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因食饼中毒而死,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局势开始动荡。此时,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激烈的冲突。权力的争夺:晋怀帝即位后,试图稳固自己的统治,招河间王司马颙为司徒。然而,司马颙在前往朝廷的途中被人掐死,表明了当时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石超的崛起:在这一过程...
司马越则逃亡下邳,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敢接纳,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国东海郡,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和司马颖对抗。至此,西晋形成了两个朝廷,一个在洛阳,一个在邺城。由于司马衷落在了司马颖手里,邺城俨然更具权威性。自以为大局已定,司马颖开始秋后算账。八月初三,曾劝说司马颖出迎请罪的司马繇被杀,所谓祸...
这时,前线的消息对司马颙更加不利。现在他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成都王司马颖。这个司马颖更不是打仗的料,他派刘褒死守河桥。可死守要执行起来,困难比天还大。现在司马颖手里有多少部队?就是全交给刘褒,人家进攻起来,最终也只是“死”而“守”不住。进攻河桥的敌军是宋胃部。他看到河桥就那么一点守敌,...
但是司马越看不下去了,他可看不惯司马颖这种人。然后就借着司马颖专政这件事,打算讨伐他。但毕竟司马颖是最强的那位,他手里的人肯定是不够的。然后司马越就东拼西凑的,凑出来了十万人马,带着晋惠帝就奔着邺城就过去了。然后司马越的十万大军,就被司马颖派出的五万人马击败了。顺带着还把晋惠帝抓走了,...
司马颙派张方将晋惠帝挟持到长安后,一方面是丢失了邺城,所以单独守洛阳也变得困难,所以才要收缩回长安。而丢失了邺城,司马颖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也就废弃了司马颖。 在当时的情势下,司马颙是希望和司马越和解,一方面如果真要开打的话,司马越和司马腾加上王浚的胡人力量自己还真打不过,其次皇帝在自己手里,可...
司马颖怂了,带着晋惠帝直接跑回了洛阳。这下好了,司马颖这位最强的成了最弱的了。不止实力没了,而且名声也没了。 八王之乱打的热闹,打到现在,就剩下司马颙和司马越俩人了。本来司马颙打算把司马越骗回朝廷,但司马越没答应。然后司马颙就有点气急败坏的意思了,挟持晋惠帝,要罢免司马越。
司马越是个被成都王司马颖打得落荒而逃的败将,此时正在自己的老家东海蛰伏,非常硬气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几个亲兄弟都是实权派。司马越不给司马颙面子,倒不是因为这位东海王突然变得正义起来,实在是嫌司马的开价太低,此一时彼一时,自司马颖势力轰然倒塌,放眼小小寰球,司马越不由发出:“今天下英雄,惟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