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司马炎来看,这个孙子很聪明,就算儿子司马衷傻一点,过渡一下,等将来传位给孙子司马遹不就好了,本着这样的想法,司马炎仍然让司马衷当了太子,结果害了晋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耀眼,却又留下无尽的谜团与叹息。西晋的司马衷,便是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痴皇帝”。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位皇帝的人生轨迹,却会发现,他的故事远比“白痴”二字来得更为复杂和动人。一、命...
司马炎选择司马衷的深层次考虑 司马炎对司马衷的愚钝表现是心知肚明的,他在许多场合都流露出对这位儿子的担忧。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司马炎几乎从未真正考虑过更换太子的想法,即便偶尔有此念头,最终也都会被放弃。以司马炎的智慧,他肯定清楚司马衷的糟糕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司马炎下定了决心呢?从表面上来看...
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晋武帝册立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此时距晋武帝代魏称帝只有一年多,他本人也才三十二岁,这时候确定接班人显得过早了。况且,这时距其父司马昭去世还不到两周年,三年之丧尚未结束。所以,晋武帝在此时立太子,与司马家族一贯极为重视丧葬之礼、倡导以礼孝治天下的宗旨不符。以情理揣测...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举行典礼,册封嫡次子司马衷(即晋惠帝)为皇太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武帝发现司马衷的智商存在问题。晋武帝子嗣众多,有二十五个儿子,但是他却并没有废掉司马衷,改立其他皇子。那么,以精明强干著称的司马炎,为何选择痴傻的司马衷为继承人呢?一、母亲支持 司马衷的母亲...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8日),字正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5月16日~307年1月8日在位)。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司马衷在泰始三年(267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年仅九岁。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即位,改元永熙。...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王夫之认为,古往今来最愚蠢的帝王,就是司马衷,没有人能比他更蠢笨了,西晋之所以灭亡,司马衷要负直接责任。而有关于这位皇帝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当属他那句让人无比震惊的“何不食肉糜”了。怎么回事儿呢,说西晋连年战乱,饥荒不断,民间可以说是析骸以爨,饿殍遍野...
【司马衷是否真的愚钝】司马衷自小就反应迟钝,在学说话时就比寻常小孩吃力很多,到了读书的年纪,其父司马炎为他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导他,希望他能成才,继承自己的帝位。然而,司马炎不久便察觉到了司马衷的异常之处,其阅读识字之进程宛如蜗牛爬行,即便是超过三划的字,也得经过十数遍的反复琢磨方能勉强烙印...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司马衷:善良却命运多舛的“傻子”一生遭遇屡次悲剧 小枫讲历史 发布时间:1分钟前感谢你的关注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