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司马歆 晋宗室。字弘舒。扶风王司马骏子。太康中,封新野县公。拜散骑常侍。八王之乱时,从齐王冏举兵讨赵王伦,进封新野郡王。迁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冏败,自结于成都王颖。为政严刻,蛮夷怨恨。张昌起兵至樊城(今湖北襄樊),杀之。
当初,司马歆与司马冏友善,司马冏败亡,司马歆恐惧,又自结于大将军司马颖。到了张昌作乱,司马歆上表请求征讨。 当时长沙王司马乂已经与司马颖有矛盾,怀疑司马歆与司马颖勾结,不许出兵,于是张昌坐大。 从事中郎孙洵对司马歆说:“明公身居方面大任,有镇守一方之责,上表之后,即刻出兵,有何不可!如今使奸凶滋蔓,祸...
司马歆,字弘舒,是新野庄王,其兄司马畅在他兄长武王去世后,推恩请分国,封司马歆为新野县公,邑千八百户,仪比县王。司马歆虽年轻时就显贵,却恪守修身之道,母臧太妃去世时,他居丧过礼,以孝闻名。他被封为散骑常侍。在赵王伦篡位时,司马歆被任命为南中郎将。齐王冏起兵反叛,司马歆未...
当时孙洵担任从事中郎,对司马歆说:“古人有言,一天姑息养奸,能造成几代人的忧患。公担负着王室藩篱屏障的重任,处在辅佐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上呈表章就行动,有什么不可以!而使奸邪凶虐滋长蔓延,灾祸难于预测,这难道能叫作支撑王室镇抚中原吗!”司马歆将要出兵,王绥又说:“张昌这一类小贼寇,偏将裨将就足以制服他们...
司马歆,字弘舒,生活在公元289年至303年之间。他的历史记载显示,司马歆在太康十年被封为新野公。到了永康二年,赵王司马伦篡夺了皇位,司马歆与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等人一同起兵反对篡夺,凭借功勋被封为新野王,负责督领荆州地区的军事,并被加封为镇南大将军、...
这回司马歆听了孙洵的意见,做了正确的选择,成了功臣。他派孙洵去见司马冏,司马冏很高兴,拉着孙洵的手说:“新野公可帮了我大忙了!”也就是在帮了司马冏之后,司马冏掌权,投桃报李,封了他新野郡王,食邑一下子由一千多户涨到两万户,而且封了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另由司马颙派出一人叫作席薳,也是有名无实,不闻西行。廷议欲再简良帅,蓦由新野王司马歆,递入急奏,乃是义阳蛮酋张昌,聚众为逆,锋不可当,请朝廷急速发兵,分道进援。当时荆州东南,蛮民伏处,尚知归服王化,自司马歆出镇荆州,政尚严急失蛮人心。义阳蛮张昌聚众数千人,乘隙思乱,恰好晋廷征发荆州丁壮,往...
司马歆(?—303年),字弘舒1,祖籍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扶风武王司马骏之子,西晋宗室,诸侯王。太康十年(289年),受封新野县公,官拜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司马歆升任南中郎将。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时,司马歆犹豫不决,在部下建议之下...
生僻字词:司马歆(?—303年),字弘舒,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扶风武王司马骏之子,母为臧太妃。司马歆谨身履道,颇有孝名。太康十年(289年),封新野县公,拜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迁南中郎将。支持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时,晋爵新野郡王,出任...
孝惠皇帝中之下 太安二年(六) 2024-01-22 00:15:4305:3348 所属专辑:资治通鉴 文白对照 魏晋篇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哪六字箴言 8861593.1万 简介:当你完成一天的忙碌,让我们一起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