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歆,字弘舒,是新野庄王,其兄司马畅在他兄长武王去世后,推恩请分国,封司马歆为新野县公,邑千八百户,仪比县王。司马歆虽年轻时就显贵,却恪守修身之道,母臧太妃去世时,他居丧过礼,以孝闻名。他被封为散骑常侍。在赵王伦篡位时,司马歆被任命为南中郎将。齐王冏起兵反叛,司马歆未...
司马歆,字弘舒,生活在公元289年至303年之间。他的历史记载显示,司马歆在太康十年被封为新野公。到了永康二年,赵王司马伦篡夺了皇位,司马歆与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等人一同起兵反对篡夺,凭借功勋被封为新野王,负责督领荆州地区的军事,并被加封为镇南大将军、开...
《司马歆传》是唐代房玄龄主编的一篇传记。作品原文 司马歆传 新野庄王歆字弘舒。武王薨后,兄畅推恩请分国封歆。太康中,诏封新野县公,邑千八百户,仪比县王。歆虽少贵,而谨身履道。母臧太妃薨,居丧过礼,以孝闻。拜散骑常侍。赵王伦篡位,以为南中郎将。齐王冏举义兵,移檄天下,歆未知所从。嬖...
生僻字词:司马歆(?—303年),字弘舒,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扶风武王司马骏之子,母为臧太妃。司马歆谨身履道,颇有孝名。太康十年(289年),封新野县公,拜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迁南中郎将。支持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时,晋爵新野郡王,出任...
而蜀地动荡,朝廷一方面让梁州军队入蜀,一方面就是从荆州调派军队。而荆州的百姓很多被征发到蜀地平叛蜀乱,而这时荆州出现了一个张昌,率领荆州的百姓搞起了革命,而且这场革命甚至一度占据了江东的大部分地区,前去镇压反叛的新野王司马歆为此也丢掉了姓名。
这回司马歆听了孙洵的意见,做了正确的选择,成了功臣。他派孙洵去见司马冏,司马冏很高兴,拉着孙洵的手说:“新野公可帮了我大忙了!”也就是在帮了司马冏之后,司马冏掌权,投桃报李,封了他新野郡王,食邑一下子由一千多户涨到两万户,而且封了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司马歆(?—303年),字弘舒1,祖籍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扶风武王司马骏之子,西晋宗室,诸侯王。太康十年(289年),受封新野县公,官拜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司马歆升任南中郎将。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时,司马歆犹豫不决,在部下建议之下...
历史知识> 司马歆 晋宗室。字弘舒。扶风王司马骏子。太康中,封新野县公。拜散骑常侍。八王之乱时,从齐王冏举兵讨赵王伦,进封新野郡王。迁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冏败,自结于成都王颖。为政严刻,蛮夷怨恨。张昌起兵至樊城(今湖北襄樊),杀之。
司马歆被他的大义所说动,将要出兵,另一个谋士王绥却道:“张昌小小贼寇,属将足以制服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违抗诏命,亲冒矢石呢?”犹豫不决的司马歆又放弃了出兵的想法。 你以为你不出兵,我就不敢打你?不久,张昌到达樊城,司马歆被迫出城迎击,部众溃散,反被张昌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