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司马光传》详细记载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原文从司马光的出生地、家族背景,到其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再到学术成就,均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以下节选了部分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这...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 [58]),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 [2]。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晋安平王司马孚后代 [4]。 [1] [3] [45] 司马光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学士...
就拿司马光来说,小小的年纪就展现出了如此高的智慧和灵活的头脑,真不亏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司马 诚实且如司马光,人性光辉直发亮,爱情故事成佳话 杨小龙说历史 爱生活爱分享,定期分享历史知识。 父母小时候对我们的教育无非分为两种,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而在正面教材中,想必司马光砸缸是最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就...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如下: 光,字文号,祁人也。世楚人,迁洛阳。曾祖熙,京兆人。祖圣,唐侍御史。父羽,唐中官文渊阁直学士、太子承乾记室参军事。 光幼随父游历,性聪慧敏捷。神龟元年,年十四,母病,归治之。二年,母丧,去宦居家。时韩王珪暴恣猜忌,杀太子四人,光素任信直之任,而与逐长乐宫小田、相州门下郝弥风...
解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幼年时,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爬上瓦罐,不慎跌落水中。其他孩子都慌忙逃走,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碎瓦罐,救了孩子。这个故事体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质。反馈 收藏 ...
吕惠卿说:“先王制度,有一年一变的‘,正月天气开始暖和,在宫廷外门颁布法令’就是这样;有五年一变的,皇帝巡行境内考察制度就是这样;有三十年一变的‘,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这样。司马光所说的不正确,他的意思是讽喻朝廷。”神宗询问司马光,司马光说:“在宫廷外门颁布法令,是颁布旧法。诸侯变易礼乐,天子一旦察觉...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宋史·司马光传原文 司马光传原文及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同列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