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 除了当时的土著居民以外,汉朝在这里设有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等官员,并实行军事屯田,“司禾府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随时都会遇到生命的威胁或根本无法生存。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更显示出“司禾府印”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尼雅河 珍贵的“司禾府印”,带给今天的我们对...
汉朝在西域推行屯垦政策,既可供给西域各国前往长安的朝贡者,又可供给边地驻军的口粮。尼雅遗址出土的这枚“司禾府印”印章,证明汉朝在这里曾设有“司禾府”这一屯田管理机构,是汉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设官置守、进行农业开发的直接证据。
如图所示为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合葬墓中的“司禾府印”,它是一枚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司禾府印”可以用来印证( ) A. 汉代西域农业发展情况 B.
【考古发现】材料二展品名称:司禾府印出土地区: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汉代墓葬展品介绍:司禾府印为屯田官员印。汉朝在西域各地设立屯田点,进行屯田开发,凡有驻军之地,便会有屯田作为经济保障。屯田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给,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使商旅往来更加安全。在屯田过程中,内地生产工具传入西域,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这...
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枚“司禾府印”,是汉朝在当地屯田戍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例证。“司禾府印”于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民丰县被发现,是一枚炭精制方印,印文为篆文,阴刻,分两行:一行“司禾”,一行“府印”。印钮为桥纽。从字体和钮式可确认,这是汉朝时期管理农业的印章。虽然...
再解读“司禾府印”的“禾”字:这个“禾”字其实是“秣”字,也就是《山海经》中的“薤韭”部族。中国史籍有时用“末”字代替“秣”字翻译西域诸国国名。 所以,“禾”就是“末”。 解读到这里,大家一定明白了“司禾府印”中的“司禾”就是“沮末”,也就是新疆的且末县的“且末”。
阿迪力·阿布力孜:1959年,“司禾府印”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是一枚炭精制方印,通高1.7厘米,边长2厘米。印文为篆文,阴刻,分两行:一行“司禾”,一行“府印”。印钮为桥纽。“司禾府印”印钮为桥纽,印文为篆文,阴刻,分两行。新疆博物馆 供图 从字体和钮式可确认,“司禾府印”是汉朝...
根据题干信息,新疆尼雅遗址 出土的 “司禾府印”是汉朝时期管理农业官员的印章,结合所学,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戍边政策,加强了 对西域的管辖,B项正确;屯田戍边属于加强西域管理的措施,看不出民族政策情况,排除A项;“司禾 府印”是汉朝时期管理农业官员的印章,不能反映西域都护府设置的相关情况,排除C项;“司禾府印...
右图所示为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合葬墓中的“司禾府印”,它是一枚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司禾府印”可以用来印证( ) √(54) A. 汉代西域农业发展情况 B. 汉代对西域的民族政策 C. 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 汉代对西域的管理开发
下图为1959年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司禾府印”,它是汉朝时期管理农业官员的印章,这枚印章可以用于( ) A、阐明西汉时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民族政策 B、实证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C、研究西汉时西域都护府设置的相关史实 D、描述西汉时期西域农业发展的大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