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肢介类(Estherians):介甲目化石通称叶肢介类,是一类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的小型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鳃足纲。叶肢介具左右两瓣几丁质外壳,多呈斜卵形、半圆形、椭圆形等,长一般不超过20毫米,小的仅1~3毫米,大的可达42毫米。壳呈浅琥珀色,或为褐至褐红色,半透明,有光泽。两壳大小...
叶肢介用途 摘要: 一、叶肢介的介绍 1.叶肢介的定义 2.叶肢介的分类 3.叶肢介的生活环境 二、叶肢介的用途 1.食用价值 2.工业应用 3.环境监测 4.科学研究 三、叶肢介的生态价值 1.净化水质 2.促进水生生物繁衍 3.维持生态平衡 四、叶肢介的养殖与繁殖 1.养殖技术 2.繁殖方式 3.养殖与繁殖的...
叶肢介属于介形纲,是一类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它们的壳由两个部分组成,背壳和腹壳,通常具有放射状的纹饰。叶肢介生活在古生代,距今约2亿多年。在我国,叶肢介的化石分布广泛,尤其在华北地区数量丰富。 二、叶肢介的用途 1.生态监测 叶肢介生活在不同的水环境中,它们的化石可以反映古代水域的生态状况。通过对叶...
叶肢介化石1973年春天,我参加了辽宁省宽甸县浑江上大平哨水电站的地质勘测工作。这天,我和另外两名地质队员一起向电站水库方向进行地质调查。不久;我们来到一个名叫“大牛沟”的地方。我先沿着“小陡崖”俯身往上攀登,烦便用左手扶着身边的“小陡崖”,感觉手上有点潮湿,转身一看,上面似乎有个手指印。再一细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罡研究员课题组和突尼斯古生物学家共同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突尼斯下白垩统下巴雷姆阶地层Bouhedma组中发现了鄂尔多斯叶肢介(Ordosestheria)新种。该属叶肢介于1984年首次描述于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物种学史 现生叶肢介是陆地暂时性水体生态系统常见甲壳动物,常常被发现于沟渠、稻田...
叶之介是一种古老的物种,有青色类河蚌的甲壳,腹部红色,倒立游泳。叶之介甲壳纲鳃足亚纲介甲目(Conchostraca)动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遗体或遗迹。一般称做叶肢介化石,因为从 19世纪到 20世纪40年代前后,大都用Estheria(叶肢介) 这一属名来泛指它。 后来发现这个名字在1830年已被一个昆虫占用。小林贞一(...
玉林中国叶肢介是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峰公社麻畲大队酒房东侧的晚白垩世(K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壳瓣很大,呈长椭圆形;全模标本约长27毫米,高12毫米,长与高之比2.2:1;背缘直而长,胎壳细窄,位于背缘前端与中央之间;前缘尖圆状,腹缘较直,后缘呈宽弧状拱曲;前高小于后高,整个壳瓣向后方...
本文将从生物学、农业和工业等角度,详细介绍叶肢介的用途。 1.生物学用途 1.1 保护和支持 叶肢介在植物中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它包裹在叶片周围,防止病菌和害虫侵入,并提供额外的支撑,使叶片能够承受风力和重力的影响。 1.2 营养储备 叶肢介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储备器官。在植物...
叶肢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特殊化石,隶属于叶足亚纲的介甲目。它们的壳体由几丁质构成,独特的双壳瓣上装饰着环状条纹,这些条纹之间分布着丰富的花纹,赋予了叶肢介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类化石的生存历史跨越了泥盆纪到第三纪的地质年代,其中,我国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陆相岩层中尤其丰富,见证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