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炽 叶昌炽,男,1923年7月生,福建省南安市人,书法家。笔名叶善华。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丽州书画社全国书画师作品展览中,光荣入选并荣获老年组金奖,第二届国了了画家艺术交流大展先后在韩国汉城、巴西圣保罗、日本东京等地隆重展出并被收藏。
叶昌炽缺乏宋元本,他的校勘成就主要在协助他人整理校订上。《缘督庐日记》中记载了相关事迹,如光绪二年,瞿氏兄弟邀请叶昌炽校勘铁琴铜剑楼藏书,他凭一己之力校订补辑《铁琴铜剑楼书目》的史、子部分;光绪十年,叶昌炽应潘祖荫之邀馆于其家,为其校刻《功顺堂丛书》;民国三年,为缪荃孙校核《江苏金石目》。...
叶昌炽未将袁枚当成藏书家,可能与两人的藏书理念有关。袁枚想通过散书的方式,让书在社会上流通,实现其文化载体的价值;叶昌炽则主张图书集中管理,建专门的公共图书馆供人阅读。 叶昌炽以笔为刀、削竹作史,用心良苦,在描述“首尾浓淡”四大人物的人生际遇时,暗藏褒贬,希望通过把沉寂的藏书转变成活跃的公共读物,实现兼...
叶昌炽(1849—1917),字兰裳,又字鞠裳、鞠常,自署歇后翁,晚号缘督庐主人。原籍浙江绍兴,后入籍江苏长洲(今苏州市)。晚清金石学家、文献学家、收藏家。 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官,参与撰《清史》,后入会典馆,修《武备图说》,迁国子监司业,加侍讲衔,擢甘肃学政,引疾归,有五百...
我们认为,叶昌炽既是碑学的提倡者,也是帖学的传播者。叶昌炽的朋友圈中有一批这样的藏书家,他们既是法帖的喜好者,也是碑刻拓本的收藏者。叶昌炽记录了黄再同的碑帖收藏: 网络配图 再同见示宋榻《怀仁圣教序》,有王良常、王梦楼、姚惜抱诸先辈跋。又有海盐杨守知一跋。又一明拓已断开。又一新拓本,甚精。又《...
叶昌炽《语石》十卷,是中国第一部通论性石刻学著作,集古代石刻学之大成,开近代石刻学之先河。△叶昌炽《语石》书影 叶昌炽,字鞠裳,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侍讲、提督甘肃学政。随后病归,居苏州花桥老屋。除被聘为存古学堂史学总教习、江苏省立苏州...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的原稿本与摘钞本 叶昌炽(1849—1917),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字颂鲁,别字治廧,号鞠裳,也写作鞠常,晚年取庄子“缘督以为经”之义,自号缘督庐主人。长洲(今苏州)人。少时就读正谊书院,为冯桂芬入室弟子。同学有陆润庠、管礼耕、王颂蔚等。光绪十五年(1889)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
叶昌炽(1849-1917),字鞠裳,号颂鲁,自题缘督庐主人、蘧大夫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学家、藏书家,又是晚清政坛上颇有影响的史官和学者。其著作《语石》和《藏书纪事诗》享誉海内外,其《缘督庐日记》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
此外,《语石》这部叶昌炽所著的经典书籍,尽管详细探讨了各种类型的石刻,然而其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对较小,并且偏重于古代文化,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隔阂感。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导游,叶昌炽在《语石》中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深入探究古代文化的殿堂。然而,这个导游的讲解有时只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