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叶剑英(1897~1986)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个贫穷的小商人家庭。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6年赴南洋谋生。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学校学习,1919年底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加入“...
叶剑英利用职务之便,掩护第四军内的共产党员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还利用张发奎想加强广州防务的机会,促成了扩编警卫团,并由中共地下党员担任团长,安排了一批共产党员担任军官,还将参加省港大罢工的数百名工人吸收进来编成一个营,1927年12月11日晨,叶剑英、张太雷等组织了广州暴动,起义部队攻占了广州公安局,起义军...
“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叶剑英所作的这两句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勇敢承担起时代的重任 叶剑英一生历经无数惊涛骇浪,不管遇到怎样危险复杂的局面,都从容应对、勇往直前。他也将这种乐观豁达、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传递给了子女,勉励他们崇学立志,勇敢承担起历史和先辈赋予的重任。叶楚梅...
10月22日 党史上的今天: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讣告中称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原标题:《党史上的今天 | 1986年:叶剑英在北京逝世》 ...
“剑”是叶剑英诗词中重要的意象之一,诗词“剑气”森然,寄寓了叶剑英高远的志向与战斗的豪情。1915年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读书的叶剑英时年18岁,就写下了“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这样豪迈劲爽的诗句,表现了他胸怀报国之志,要建功立业、“慰祝苍生乐大同”的远大抱负。1921年叶剑英在《夜宴》一诗中又写道:...
叶剑英1978年所作《绝句》更是叶剑英暮年壮心的直接抒怀,诗中写道:“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小憩羊城何所遇,英雄花照一劳人。”这是一首题照诗,其时叶剑英正在广州调研,工作之余在红棉树下拍照留念,并在照片背后题写此诗。前两句融数字入诗,“百年赢得十之八”,说明自己已年过80,从生理年龄...
第一次:孙中山广州蒙难 叶剑英率部扞卫 由于叶剑英等英勇斗争,使陈炯明篡夺革命政权的阴谋没能得逞。第二次:危急关头反对张国焘 避免红军内部发生武装冲突 党中央据此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团主力北上,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巴西,脱离危险境地。叶剑英也回到驻地,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率领...
说起叶剑英元帅, 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 他在几次关键时刻 做出了正确选择。 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评价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你可否知道? 这位有着“儒将”之称的开国元帅, 曾在云南讲武堂时期击败过日本剑术教官…… ↓↓↓ 叶剑英的革命资历很深,他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是孙中山身边赤胆...
叶剑英元帅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同时,又是一位被毛泽东誉为“善七律”的杰出诗人。他常于军国政务之余,“余事作诗人”,以诗言志。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诗作抒发救国壮志,追忆革命风云,缅怀革命先烈,赞美大好河山,讴歌社会主义,充满磅礴的革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