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史量才 拼音shǐ liáng cái 注音ㄕˇ ㄌ一ㄤˊㄘㄞˊ 详细解释 ⒈ 报业家。名家修,江苏江宁人。早年从事教育工作。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团结抗日,并改革《申报》,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和申报妇女补习学校等。1934年11月3日,在沪青公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据沈醉讲,戴笠接到老蒋暗杀的指令后,原本打算在史量才的寓所秋水山庄附近伺机狙杀,但考虑到如将史量才暗杀在杭州市区,杭州省会警察局脱不了干系,必将遭到各方面责难,而杭州省会警察局又是军统在浙江的一个窝子,局长赵龙文更是军统大特务,为了避免自找麻烦,戴笠最后才决定选择在离开杭州市区的地方去行动。根据情报...
史量才故居是著名爱国报业家史量才的故居。故居建于20世纪初,为中西结合的楼阁式二进楼房,主楼既有中式厅堂,又有西式洋房的风格。是1924年在清代平房上翻建而成,现有门厅、中墙门和二层砖木结构宅楼。故居占地面积472平方米,建筑面积664平方米。泗泾镇人民政府在2000年初,共投入资金60万元对该故居进行了全面的...
1932年,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潘公展给蒋介石写了一则报告,两人共同状告史量才。为的是中央大学风潮一事。早在1930年,朱家骅担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学校经费就已经拖欠。1932年,朱家骅调任教育部部长,段锡朋继任校长,段到任后与学生爆发冲突。《申报》站出来披露了原中大...
史量才故居,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江达北路85号,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占地面积650平米,建筑面积619平方米。史量才故居是一座两层马蹄形走马楼,坐北面南,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共三进,四周围墙将其围住形成花园式住宅。史量才故居是民国时期泗泾镇中西合璧的民宅建筑典范,同时对研究史量才先生的史实有...
史量才 史量才,1880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江宁杨板桥村。从杭州蚕桑学馆毕业后,来到上海育才学堂、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春,创办女子蚕桑学堂,自任校长。1912年,同清末状元公张謇等人一起购买了《申报》产权,自任总经理。史量才以全部心血和精力集中在办好《申报》上。他接办《申报》后,逐年添加新设备,建立...
从故居内展示的多幅《申报》版面来看,史量才大胆启用管理人才,开拓广告业务,购入新式印刷设备,推动报业发展现代化。同时,他网罗茅盾、鲁迅、巴金、郁达夫等左翼作家,开创副刊《自由谈》,宣传进步思想,让《申报》在20年间成为日均15万份的大报。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界企业家,史量才没有把报纸当作赚钱工具,他...
蒋介石第二次复出后,对史量才“费心”拉拢。他用重金收买史量才,还开出很多头衔,什么“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董事”“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等等,但史量才作为报业巨子,既不缺钱,也不要名,他要在精神上,把党国领袖蒋介石踩成一个矮子。 1932年,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给蒋介石写了...
据载, 史量才生于1880年, 原籍南京, 家境平平。1899年, 史量才考中秀才, 两年后抛弃旧科举入读杭州蚕学馆。1903年, 在金山首富、民强小学校长黄公续的帮助下创办了上海女子蚕业学校。据史量才的友人冯亚雄在《<申报>与史量才》一文中的回忆, 史量才办校时的生活无比拮据:某日, 史卧病在床, 向我垂泪而言,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