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东观汉记》并称“三史”,为唐代科举之常科,又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东观汉记》并称“三史”,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
《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这反映着那时期崇尚骈文的风气。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
世家自陈涉以下,列传自张耳、陈余以下,裴于徐广旧注外,但袭取服虔《汉书注》,晋灼、臣瓒及蔡谟《汉书音义》,裴所自为者十无一二”,以致造成“《汉书》之所取者《史记》也,今《史记》注反取《汉书》注以为注”的奇特景象(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裴注下半部简略”条)。因此,充分注意并参考保留在...
而《汉书》则更加注重史实的记载,语言风格较为严谨,文学性相对较低。3. 编写目的区别:《史记》的编写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通过历史来阐发哲理,有所寓意和教化。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和对人性的思考。而《汉书》则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西汉的历史,为后人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4. ...
专门记载西汉王朝历史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断代史。它基本因袭《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世家为列传,由纪、表、志、传四个部分组成。全书共100篇,后人析为120卷,80余万言,记载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汉书》10志中的《刑法志》、《五行志...
不过,班彪续写《史记》的想法并没有被儿子班固继承,班固则以另一种思路,书写了西汉一个朝代的历史。编辑思路的改变也导致了看待历史方式的巨大分歧。对于通史的《史记》来说,无论是项羽还是吕后,不一定非得是帝王才能被写进本纪中,只要是一个时代脉动的中心人物就能够收入进本纪中。而《汉书》作为断代史,...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
所谓的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按照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习惯,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朝代,或者说每一个存在时间比较长的重要政权,都会被单独记载为一部史书。 所以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一个朝代结束之后,后面的朝代,都会为上一个朝代修撰史书,记载这个朝代的历史。于是最后,就出...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汉朝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