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评价史可法:“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很多人只知道史可法是“抗清斗士”,但不知他也是一位书法家。史可法传世作品不多,主要是对联和书信手札...
史可法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来到了最重要的节骨点上。也正是因为此战,史可法被扬州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他也没有辜负恩师左光斗的谆谆教导。史可法和扬州人民的最后一站 清顺治二年,南明政权弘光元年(1645年),是清朝灭南明弘光政权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南明派遣兵部尚书史可法驻扎在扬州,带领扬州军民抵抗...
史可法的英勇就义不仅是他个人信念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的爱与忠诚。在他被杀后,尸体因腐烂而无法辨认。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和扬州民众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将领,便以他的衣冠代替遗体,安葬于梅花岭。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史可法的追思,更是对他精神的传承。史可法的忠贞与勇气,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
说到长篇历史小说《史可法铁血传奇》创作手法,全书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截取明末清初兵部尚书史可法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回乡探母之际,恰遇清军袭扰中原,他联络绿林,抗清保境,却被罢官贬职,在逆境中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在社会动荡大变革中,痴心不改,如何保持民族情节,不为高官厚禄所惑,坚守节操,保全民族大义...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治家。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史可法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史可法就是弘光朝的兵部尚书、殿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兼国防部长。南明还有江南半壁,各地还有兵勇百万,但多尔衮志不在北京,是要逐鹿中原,下令豫亲王多铎十万清军直扑扬州。江北扬州是南京门户,但朝廷给了史可法3000兵士镇守扬州。当时的扬州已经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面对满清最勇猛的多铎根本守不住。史可法多次...
但能被乾隆称之为“忠正”的,却只有史可法一人。乾隆如此“挑剔”的一位帝王,史可法的人性闪光点在这里?他的什么作为能让乾隆折服?史可法的出身不错,祖上被大明朝授予锦衣百户,后中进士,在西安府做大官。他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对父母极孝,对大明朝廷极为忠诚。所以崇祯皇帝交代给他的事,他都尽力做到...
史可法是一位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江主席从小听着史可法的事迹长大,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从小,江主席就树立起奋发报国的远大志向。在后来,江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他就曾多次提到民族英雄史可法,盛赞他的爱国情怀。明朝灭亡以后,多少年来,一直有着众多的文人雅士来到此地吊唁史可法,留下许多的诗篇来赞美当年...
史可法生于1602年十一月,是河南开封人,其家族世代为军户,祖上曾跟随皇帝北征,并从伐岭南,获得了世袭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当时他的母亲尹氏怀他的时候,曾梦见有青衣长须男子左手提剑,右手持笔而来,进屋即拜,尹氏随之惊醒,忙问身边人,史可法的父亲得知后认为很奇异,并猜测梦中人应该是南宋能文善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