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莫那·鲁道的遗骸被发现,殖民当局将其曝晒后送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 1973年,莫那·鲁道葬于台湾雾社事件纪念公园 第二次雾社事件 日本当局将参与雾社事件的六个社余下的人口集中迁往雾社的罗得夫、西巴岛西社看管,并暗中唆使陶珠亚部落进行报复 1931年4月25日,陶珠亚部落携带日本当局提供的...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反应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和背景,故事还要从1930年提起,日本人奴役原住民的政策早已引起了原住民的不满,日本人大兴土木并且逼迫原住民服劳役更是激化了矛盾,雾社赛德克首领莫那鲁道之子结婚,好意给路过的警察吉村敬酒,而穷凶极恶的吉村视其为野蛮之人不仅没有接受敬酒反而用手杖打人,双方矛...
当地高山族居民不堪迫害,于1930年10月27日乘日本人集中举行运动会之际,由莫那鲁道(即摩那·罗达奥,《台湾通志》大事记作莫那甫道)父子等领导武装起义。事发后,日本军警以大炮、飞机、毒气残酷屠杀。事件结束后,该社1200多高山族居民大半牺牲,雾社一带几成废墟。此即震撼世界的雾社事件。台湾光复后,在起义...
1930年爆发的雾社事件,不仅仅是先进的现代工业文明和落后的原始部落文明之间的文明冲突,更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赛德克的族人,在日本太阳旗的阴影下,用血与泪谱写了这段悲歌,捍卫了彩虹桥的信仰,让宝岛台湾不再那么沉寂。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连横:《台湾...
话题回到台湾被日本侵略时期,当时在雾社专门设立办公室来管理德鲁固群、道泽群、德固达雅和属于泰雅族的万大群。而德鲁固群又称为雾社群,有将近两千两百多人的十一个社组成,此次雾社事件中的六个社分别是:基洛度呼、波阿、斯固、仑固、马赫坡和度鲁湾,马赫坡的首领莫那·鲁道,也就是这次事件的发起者。日本...
至此,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原住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抗争雾社事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今日的马赫坡社已经变成庐山温泉,是台湾有名的度假胜地。 如何评价这血与火、泪水与骄傲并重的记忆? 也许,被后世尊称“台湾文学之父”的民族诗人赖和的《南国悲歌》,是对这血泪史最好的悼念—— ...
日本人为纪念治台初期死于平定抗日活动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每年10月28日全台各地都会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也奉命于前一日举行联合运动会来纪念。雾社分室和各部落的日人都会在当日前往会场,这也是起义原住民将日期定在10月27日的原因。起事前德克达亚群总共有十一个社,最后有六个社参与起事,分别为马赫坡...
台湾有一部电影叫《赛德克巴莱》,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电影讲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如何抗击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就是发生在1930年的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今天的台湾抗日志士系列,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和赛德克族后人一起,重温那段悲壮历史。1930年
并被送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展览。直到1973年,莫那·鲁道的遗骸才被运往雾社入土为安。当地后人为了缅怀这些为反抗日本暴政,争取自由的原住民起义军,他们在雾社原址立下原住民抗日纪念碑,永远的怀念他们并警醒后人。2011年,在台湾地区上映的电影《赛德克·巴莱》正是为了纪念此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