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黏盲鳗,Eptatretus taiwanae (S. C. Shen et H. J. Tao, 1975),盲鳗科黏盲鳗属的一种鳗鱼。体延长呈圆柱状,体后方侧扁。眼退化为皮肤所覆盖。无上下颌。口腔外缘具四对须;口腔外侧左右各有两列齿,其内列齿之2-3颗齿之基部愈合,齿列式。形态特征 鳃孔每侧6个,彼此间距小,聚集成群而呈不...
鳃囊5对,但每侧所有的出鳃囊管(efferent gill pouch ducts)的开口集中於一处,因此外鳃孔只有一对,其中左侧鳃孔与咽皮管(pharyngocutaneous duct)开口相愈合。体侧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区分为鳃前区、鳃区、鳃肛区及肛后区等四区,黏液孔数分别为(26-32)+0+(54-58)+14,总数为80-117。无鳞。肛门...
台湾盲鳗的形态特征独特,其外形呈圆柱状,但体后方略显侧扁。它们的眼睛已经退化,仅由皮肤覆盖,没有上下颌的结构。在头部,口腔周围分布着四对触须,左右两侧各有两个齿列。特别之处在于,内列齿的2-3颗基部相连,形成齿列式10(8-12)+3/2+10(8-12)的模式。盲鳗的鳃囊共计5对,但每侧的出...
台湾副盲鳗,学名被记录为Quadratus taiwanae,是台湾鱼类志中的一项研究对象,由沈世杰教授等人于1975年在台湾首次发表。这种鱼类的形态特征独特,体形呈圆柱状,背部中央有一条灰褐色带,体後方侧扁,眼睛已经退化,被皮肤覆盖,没有上下颌。口腔外缘有四对须,两侧各有两列齿,其中内列的2-3颗齿基部...
台湾准盲鳗,属于动物界,盲鳗目盲鳗科。中文名 台湾准盲鳗 拉丁种名 taiwanae 物种代码 050050004 拉丁目名 MYXINIFORMES 拉丁亚目名 中文亚目名 拉丁科名 Myxinidae 拉丁亚科名 中文亚科名 拉丁属名 Paramyxine 中文属名 准盲鳗属 拉丁亚种名 命名人 Shen et Tao 1975 原始属 原始文献 Chinese Bioscience 2(8...
台湾副盲鳗体延长呈圆柱状,体後方侧扁。眼退化为皮肤所覆盖。无背、臀、胸及腹鳍,仅有尾鳍。体色呈灰褐色,背部中央无白带。本种为1975年由沈世杰教授等发表于台湾的新种。Quadratus taiwanae 为其同种异名。形态特征 无上下颌。口腔外缘具四对须;口腔外侧左右各有两列齿,其内列齿之2-3颗齿之基部愈合,...
分类名称: 台湾副盲鳗 展开更多 分类 目录 分类系统 分类 分类系统 四域系统(-) system 域 真核生物域 Eukary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圆口纲 Cyclostomata 亚纲 盲鳗亚纲 Myxini 目 盲鳗目 科 盲鳗科 属 副盲鳗属 种 台湾副盲鳗 ...
台湾副盲鳗,其科学名称为Paramyxine taiwanae,由Shen & Tao在1975年首次命名。这种生物主要分布在深度20至50米的海域,常见于台湾东北部沿岸,被赋予了诸如青眠鳗、无目鳗、鳗背和龙筋等通俗名称。台湾副盲鳗属于盲鳗科,科号科名为F001 Myxinidae。尽管它们并非经济鱼类,但作为食用鱼类,它们在某些...
盲鳗别称:鳗背、龙筋、青眠鳗、无目鳗外文名称:Inshore Hagfish盲鳗在分类上皆属于盲鳗科(My- xinidae),分布在台湾地区的盲鳗有2属8种,这8种渔民皆以盲鳗称之。盲鳗大多为深海底栖性鱼类,只有少部分栖息在浅海,食性为肉食或腐食性,除了会以鱼类、蠕虫和软体动物为食以外,也特别喜欢吃已死亡的鱼类尸体,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