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ě xī rù kē lì wù ] 通常是指粒径在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PM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很大。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PM10。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分类: 对颗粒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习惯上分为: 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长期漂浮在空中。 云尘:粒径在10~0.25微米之间的颗粒。 浮尘:粒径小于0.1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的首要污染物。2001年在监测的341个城市中,64.1%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9.2%的城市超过二级标准。暴露途径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一小部分可通过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但只有吸入方式是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效应的唯一暴露途径...
根据颗粒物的大小,可吸入颗粒物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级别,包括可入肺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2.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排放 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如燃煤、冶金、化工等。这些颗粒物经过排放后,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交通排放 ...
污染物源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多样,成分复杂,与地理条件、气象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经济水平、能源结构、管理水平等社会因素有很大关系。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类。自然源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所产生的颗粒物,如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宇宙尘埃、海盐渍溅及土壤颗粒;人为源是指在人类...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被吸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研究发现,直径在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直径在 2.5∼10 微米之间的颗粒物,一部分被鼻毛阻挡,一部分进入呼吸道后,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PM...
可吸入颗粒物名词解释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或液滴。这些颗粒物可以在空气中漂浮很长时间,因为它们小到足以被风吹动而不落下来。它们主要来自于车辆排放物、工业制造废气、建筑工地、野外采石,以及家庭燃烧木柴或煤炭等等。 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后可以造成多种...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
可吸入颗粒物知识百科介绍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记做,简写IP。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