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工性理论”(Processability Theory ,PT )侧重阐释第二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和习得过程,是二语习得领域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式之一。该理论以Levelt (1989)的“基于技能的语言产出理念”和Bresnan (1982)的“词汇—函项语法”(Lexical -Functional Grammar )为基础,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语言加工理论的启发,尤其是...
内容提示: 2017 年 5 月◎ 万竟成可加工性理论介评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可加工性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新理论,从语言加工的角度阐释了二语习得的发展顺序及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可加工性理论的主要构念及其阶段发展,分析该理论对二语习得领域,如关键议题语言迁移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可...
三、语言可加工性理论语言可加工性理论由Pienemann提出,它从语言加工的角度解释语言迁移的制约条件,认为只有学习者具备了必要的可加工前提,才可能理解和产出该种语言,相应的语法等条件才有可能导致习得中的迁移。Pienemann关于语言产出的观点,主要来自Leveh的加工模式,该模式认为语言加工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7](1....
可加工性理论的主要假设就是二语习得要求通过程序性技巧去加工语言。这些程序由一系列按顺序排列的成分构成,低一层的加工程序是高一层加工程序起作用的前提。要把语言知识变为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信息加工者需要有能加工这些假设的能力。 一、背景 可加工性理论是在多元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模型基于一个在...
1. A Study of English Acquisition Sequence of Chinese Students: Processability Theory Perspective; 中国学生英语习得顺序的研究:可加工性理论视角更多例句>> 2) machining theory 加工理论 例句>> 3) Machinability [məʃi:nə'biliti] 可加工性 1.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
Pienemann提出的可加工性理论(Processability)认为二语语法的习得顺序受到内在加工能力限制,只能依据特定发展阶段依次习得.围绕该理论存在三个较大争议,其中包括该理... 彭思锐 - 《才智》 被引量: 0发表: 2023年 口译认知加工机制的理论述评 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既是一种实践性非常突出的语言信息交际活动,更是一种...
中国学生英语习得顺序的研究:可加工性理论视角 2. L1 Transfer in the Initial State of CIL: Testing the Processability Theory; 汉英中介语初始状态中的母语迁移——对语言可加工性理论的检验 3. Theoretical Methodology and System Configuration of Feasibility Researches on Large Engineering Projects; 加强完善...
本文试图通过语言可加工性理论,探讨三语背景下,壮、汉、英三种语言的迁移现象。 一、语言迁移研究及其发展 语言迁移可分为三种: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即目的语与母语(已习得语)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利于目的语的学习;负迁移,即由于目的语与母语(已习得语)之间的差异干扰目的语的学习;零迁移,即由于目的语...
例如,Flynn(1987)提出的参数场模式(Parameter-setting Model)强调普遍语法在中介语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母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同样作用于二语习得,中介语的发汉英中介语初始状态中的母语迁移——对语言可加工性理论的检验 ①尹洪山 徐晓慧 青岛科技大学展过程直接利用了普遍语法。如果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参数场相同的话...
本文以Pienemann所提出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Processibility theory)为基础,从认知的视角解释中介语的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对于传统的迁移理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旨在证明母语迁移受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的制约,学习者只有具备了可加工的前提才能成功获取二语知识实现母语的迁移。 著录项 来源 《才智》 |2016年第14期...